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上风电场建设很可能会导致附近海域流场和泥沙冲淤等水动力条件的改变,使得风电基座附近产生上升流和涡流等海水的垂直运动。在该种水动力条件的作用下,底部沉积物会产生再悬浮现象,使水体的悬浮物浓度增大,并带来营养盐和有机质等物质的增多,从而可能会对一些种类浮游动物的生长、摄食活动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总体来讲,较高浓度的悬浮物会使大型浮游动物的丰度下降,对小型浮游动物丰度的影响根据其浓度范围不同而不同,可能使浮游动物群落出现小型化趋势。文章通过2015年5月、8月和11月三个航次在江苏如东龙源风电场海域浮游生物及水质环境的调查资料,并结合风电建设前该海域的相关数据,分析大型和小型浮游动物群落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此得出风电建设对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并结合风电建设前该海域的相关数据分析大型和小型浮游动物群落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此得出风电建设对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和冗余分析(RDA)、相关性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环境因子与浮游动物群落的关系,进而对风电场建设影响浮游动物的原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风电场区域春夏秋三个航次中共鉴定出大型浮游动物9大类27种(不包括浮游幼体),其中桡足类(Copepod)14种,毛颚类(Chaetognatha)、水母类(Jellyfish)各3种,十足类(Decapod)2种,糠虾类(Mysidacea)、被囊类(Tunicata)、介形类(Ostracoda)、磷虾类(Euphausiacea)和端足类(Amphipoda)各1种。小型浮游动物8大类39种(不包括浮游幼体),其中桡足类(Copepod)16种、水母类(Jellyfish)和毛颗类(Chaetognatha)各7种、糠虾类(Mysidacea)3种、端足类(Amphipoda)和介形类(Ostracoda)各2种、磷虾类(Euphausiacea)和被囊类(Tunicata)各1种。大型和小型浮游动物都以桡足类为主,浮游幼体也占了较大比重。2.春、夏、秋三季的风电内站点大型浮游动物的生物量明显大于风电外站点,丰度无显著差异,风电场内外的小型浮游动物丰度亦无显著差异;三个季节风电场内外大型和小型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H’)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风电内站点中大型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H’)大于风电外,小型浮游动物则相反。3.与风电建设前相比,春季大型浮游动物的丰度略微下降、生物量显著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而小型浮游动物的丰度显著增加;秋季大型和小型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丰度皆急剧减少,尤其大型浮游动物的数量变化更为明显,其生物多样性指数也明显下降。总体而言,风电场建设后大型浮游动物中纺锤水蚤的优势度明显降低,而小型浮游动物中桡足类幼体的优势种增加,且两者的优势种中都少了猛水蚤和剑水蚤。风电建设后研究区海域的水体有富营养化的趋势。4.基于2015年的调查数据,对风电场区域的夏秋季的大型和小型浮游动物丰度分别与环境因子做了 CCA和RDA分析,发现温度、溶解氧(DO)、pH和悬浮物(SS)浓度是影响大小型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因子,而且悬浮物浓度浓度增加,大型浮游动物的丰度略微下降,而小型浮游动物的丰度显著增加,浮游动物群落产生小型化趋势。5.对风电建设前后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变化最大的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特征数据与环境因子之间做相关性分析,发现NO3--N、悬浮浓度浓度(SS)、浮游植物丰度(abu_phy)和种类数等与大型和小型浮游动物丰度极显著相关;大型浮游动物丰度与环境因子的逐步回归方程为:LnD=0.96-1.679ln(SS)-1.4781n(N03--N)+1.3011n(abu_phy)+1.2791n(NO2--N),小型浮游动物丰度与环境因子的逐步回归方程是:lnDi=0.078-1.4261n(NO3-N)+1.2071n(abu_phy)-1.1631n(SS)+0.763(NO2-N),由此说明一定悬浮物浓度对浮游动物的丰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6.上述RDA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中,悬浮物浓度对于小型浮游动物丰度的作用有所不同可能是由于高浓度的悬浮物对不同物质的浮游动物作用不同,而且悬浮物浓度对浮游动物的影响存在一定阈值,从而致使悬浮物浓度对不同小型浮游动物群落的整体数量特征的作用产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