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朱子语类》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比较句式进行了穷尽性的调查和描写。我们首先将《朱子语类》中的比较句分为平比句和差比句,然后以比较词为标准,运用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对各类比较句式的结构特点和表义功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求揭示南宋时期比较句的发展特点和它在比较句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朱子语类》中的平比句数量丰富,主要有“与”字句、“于”字句、“如”、“似”、“若”字句和“比”字句。从使用频率来看,“与”字句最高,“如”、“似”次之,“若”的频率已极低,“比”仍处于兴起、萌芽阶段。从句式上看,平比句出现了很多新的形式,如“X与Y一般/一样+(W)”、“X如Y样+(W)”、“X比Y不同”、“X比Y相似”等;但同时仍然保留了一些较具文言色彩的句式,如“X同/异于Y”、“X与Y相似”等。我们还对其中的一些语法现象进行了分析,例如在平比句中用作助词的“相似”、“一般(一等、一样)”和“样”的虚化途径,“与”字句的两种否定方式以及新型平比句式“X+与/如/似+Y+助词+W”的产生和发展特点等。总体来说,《朱子语类》中的平比句类型多样,为平比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其后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一种词汇兴替的过程。《朱子语类》中的差比句数量也较为丰富,主要有“于”字句、“如”、“似”“若”字句和“比”字句等。从使用频率来看,“于”字句最高,“如”、“似”次之,“比”也较高,“若”字句已趋于消亡。从句式上看,差比句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宋代以前出现的旧有形式,但也出现了“一+N+W+于/如/似+一+N”递进式差比句。“于”字句的大量存在,说明《朱子语类》具有一定的文言成分。“比”字差比句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而且出现了三种平比句式。不过,由动词“比”构成的比动句和泛比句在该书中仍有较多用例,且类型丰富,可以表示平比、差比和极比三种语义类型,说明《朱子语类》中的“比”字句仍具有新老过渡的特点。在本文最后部分,我们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各类比较句式从先秦至近代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以发展演变的观点进一步揭示了《朱子语类》比较句的特点,指出它在比较句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