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自参与国际分工以来,我国通过充分运用自身要素禀赋优势,将自身产业发展与全球国际分工的程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积极地融入全球产业链条,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积累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也拥有了一些民族自主品牌。然而,目前国际分工体系下的中国企业并不具备持续创新与发展的关键能力,具体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与产业升级能力欠缺,长期停留在全球产业链中附加值较低的生产制造环节,实质上充当了国外跨国企业的代工工厂的角色。通过分析国内外对于制造业升级问题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目前对我国制造业升级路径选择的研究有待完善。首先应当改变过去从宏观结构视角去研究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方式。再次,在微观领域,应当尝试从组织协同与合作视角、专业化分工视角去研究我国制造业升级的方式。本篇文章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产业结构、全球产业链定位、研发设计能力、品牌建设与营销网络以及人力资源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分析结论指出目前我国制造业升级现状较为紧迫。文章通过回顾美国、日本制造业升级过程中的发展经验,并发现投资、科技研发是影响美国、日本制造业升级的主要因素。然而,结合我国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抽象出三个影响制造业升级的因素,即知识技术水平、国外买家的影响、流通产业的专业化水平。本文选取相关数据对影响因素加以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这三个影响因素都对我国制造业升级产生了实质影响,其中生产者服务业中的流通产业对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程度较高,所以文章认为,现阶段需要从制造业和流通业的关系角度以及流通业自身专业化发展角度来研究制造业升级的问题。本篇文章认为产销关系的演变、消费主权时代的来临、内需市场的发展和零售企业在供应链整合中的核心作用是我国制造业升级的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机会,而流通产业的生产者服务职能、在价值链中的贡献和迂回生产方式将结合基础条件使制造业升级成为可能。目前流通产业阻碍制造业升级的因素较多,主要体现为大型零售商滥用垄断势力压制制造企业,批零结构不合理导致制造企业产品实现过程较长,专业化物流对于制造业的服务功能不强。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流通制度创新、流通组织创新和流通技术创新角度分别提出了相应完善对策,从实践角度阐述了推进制造业升级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