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一种严重威胁世界农业生产的危险性入侵害虫。目前,因其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入侵扩散能力等,桔小实蝇适生范围逐渐北移、危害愈演愈烈,给世界果蔬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然而,对于入侵后的桔小实蝇如何快速觅食成功、如何快速生态适应而定殖危害仍不得而知。觅食行为的可塑性能够使入侵昆虫在新环境中快速定位食物得以生存,从而实现种群定殖和扩散。有研究表明桔小实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072491,3177223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2600100);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c2019jcyj-zdxmX0034); 111计划项目(B18044); 重庆市青年英才支持计划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一种严重威胁世界农业生产的危险性入侵害虫。目前,因其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入侵扩散能力等,桔小实蝇适生范围逐渐北移、危害愈演愈烈,给世界果蔬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然而,对于入侵后的桔小实蝇如何快速觅食成功、如何快速生态适应而定殖危害仍不得而知。觅食行为的可塑性能够使入侵昆虫在新环境中快速定位食物得以生存,从而实现种群定殖和扩散。有研究表明桔小实蝇觅食行为具有很强的表型可塑性,并受多种因素调控,如共生细菌、神经肽信号系统等。昆虫神经肽是由神经分泌腺体或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储存和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或多肽。其通过激活特异性神经肽受体,触发信号传导机制,从而激发一系列的细胞反应,引起昆虫相应的生理及行为反应。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当桔小实蝇处于饥饿状态时,其嗅觉变得尤为敏感,研究还发现sNPF神经肽信号系统参与调控这一重要的生理过程,但其生物学意义及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本学位论文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免疫组化及q RT-PCR等深入研究BdsNPFR在桔小实蝇觅食和取食中的重要生理功能,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CRISPR/Cas9系统构建BdsNPFR突变体及其有效性评估将g RNA与Cas9蛋白混合注射到369粒卵中,成功羽化74头G0成虫,其中45头成虫发生突变,突变效率为60.8%。突变体包含3种主要的突变类型:碱基缺失(Ⅰ型)、碱基插入和碱基替换(Ⅱ型)、碱基插入(Ⅲ型)。本学位论文选择8-bp插入和8-bp替换的Ⅱ型突变体进行后续研究。最后,将突变体与野生型试虫回交至少8代,然后通过自交产生纯合BdsNPFR-/-突变体。本研究中使用Cas OT进行突变体的脱靶效应评估。共筛选获得3个潜在脱靶位点,进一步通过PCR扩增和测序对潜在的脱靶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潜在脱靶位点并未发生突变。这确保BdsNPFR-/-突变体后续表型均由BdsNPFR基因缺失引起,而非遗传背景的变化造成。此外,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解析了桔小实蝇大脑中BdsNPFR神经元分布图谱。结果表明,BdsNPFR+神经元位于前脑上部区域。与野生型试虫相比,BdsNPFR+/-突变体的BdsNPFR荧光信号较弱,BdsNPFR-/-突变体的荧光信号几乎为零。这也在蛋白水平上进一步证实了突变体的靶标基因敲除效率。2.BdsNPFR突变体觅食行为和取食行为分析依据黑腹果蝇觅食行为测定体系,建立桔小实蝇觅食行为测定体系,并使用觅食成功率和定位食物所用时长作为评估觅食行为的指标。为桔小实蝇提供人工饲料、柑桔和香蕉3种食物,在3种食物下分别观察记录单头试虫的觅食行为。与野生型试虫相比,BdsNPFR-/-突变体对人工饲料和柑桔的觅食成功率显著降低,但对香蕉的觅食成功率没有变化。觅食时长测定结果表明,BdsNPFR-/-突变体对3种食物的觅食时长均显著多于野生型试虫。为明确sNPFR在桔小实蝇取食行为中的作用,采用比色法和CAFE法测量食物的摄入量。结果表明,BdsNPFR-/-突变体成虫的取食量显著少于野生型成虫。然而,与野生型试虫相比,BdsNPFR+/-突变体成虫的食物摄入量没有发生变化。3.BdsNPFR调控桔小实蝇觅食行为分子机制为明确BdsNPFR的敲除对嗅觉反应的影响,3种寄主植物或水果挥发物(苯并噻唑、γ-辛内酯、甲基丁香酚)作为气味刺激源,测定BdsNPFR突变体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在气味浓度为0.1%、1%和10%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试虫对3种气味都表现出浓度依赖性反应。然而,BdsNPFR-/-突变体对3种气味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均显著弱于野生型。此外,随着气味浓度的增加,野生型和突变型反应之间的触角电位反应差异也随之增大。采用q RT-PCR技术对BdsNPFR突变体的59个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OR)基因表达水平进行了解析。结果显示,8个OR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分别为Orco、OR7a.3、OR43a.2、OR49a、OR49b、OR67d.2、OR69a.1和OR69a.2。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进行sNPFR神经元和嗅觉受体神经元在触角中的免疫定位。结果表明,野生型触角感器下定位到大量气味受体神经元,但仅检测到少数BdsNPFR+神经元。且根据神经元形态、大小以及所处位置判断,BdsNPFR+神经元虽与Orco+神经元紧邻,但它们并不隶属同一细胞类群。与突变体基因敲除效率检测结果一致,在BdsNPFR-/-触角中未检测到BdsNPFR+神经元信号。综上所述,BdsNPFR+神经元位于桔小实蝇触角感器下方,其可能通过与部分嗅觉受体神经元相互作用调控多种OR的表达,导致桔小实蝇嗅觉敏感性变化,进而调控觅食行为。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桔小实蝇觅食行为的分子调控机制,还将为靶向嗅觉系统开发新型行为控制剂提供新的靶标。
其他文献
甘蔗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氮素营养与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密切相关,当前生产中普遍存在施氮量高而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迫切需要提高氮素利用效率,降低氮肥用量。根据作物养分需求特性匹配适宜的氮肥供应形态有助于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但目前关于甘蔗对铵硝态氮的偏好性研究结果存在争议,甘蔗生长的适宜铵硝配比仍无定论。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选择了云南和广西蔗区具有代表性的甘蔗主栽品种,首先开展水培试验,在充足供氮条件
中国的旱地面积可达2500万公顷,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西北地区。春玉米(Zea Mays L.)是该地区的主要雨养作物之一,地膜覆盖已被广泛用于来抵消该地区早春的低温和缺水,促进产量增加和保障粮食安全。然而,在缺水和地表覆盖下的热量条件不再是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时,如何提高西北地区玉米生产的作物生产力同时明确该地区玉米生产系统的生态环境风险是当前研究的关键。因此,本研究基于国家统计数据,采用生命周期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成为水体重要的排放源。中国的粮食安全挑战和快速增长的经济对于种养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作物需求,不同的氮、磷养分施用措施纷纷加以采用,导致河流营养盐输出量增加,我国沿海富营养化现象频发,造成了严重的水环境代价。近年来,为全面改善和提升河流水质,修复水生态环境,中央和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流域治理和生态保护成效明显,但水污染形
稻麦轮作系统中水分及施肥管理不仅事关粮食安全,还影响着农业生产中固碳减排目标的实现。稻麦轮作由于作物和土壤季节间的干湿交替水分管理,导致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的交替变化,继而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关于不同施肥管理减少田间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较多,但是对稻麦水旱轮作系统中干-湿转换关键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薄弱。为此,本文首先利用国家紫色土肥力监测站1991年布置的稻麦轮作长期定位试验,选择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经济转型发展期,因此出现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现象。外来务工人口常以家庭单位为主,导致外来务工子女作为第二代移民在城市人口中日渐上涨,从而引出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外来务工人口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在城市中社会地位不高、文化水平低下等原因导致无法给予后代更好的家庭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在外来务工子女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则显得更为重要与有效。本研究以外来务工子弟H小学为研究对象,以班
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我国农田磷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但是,化学磷肥施入土壤后极易被化学吸附固定为植物难以利用的无机磷形态,其当季利用率仅有10%~20%,尤其是在果园土壤中,磷素利用率不足10%。因此,果园土壤磷素出现大量盈余现象,这不仅降低磷肥的施用效益,加剧不可再生的磷矿资源耗竭,也增加水体生态环境污染
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是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真菌的重要类群,寄主类型广泛,为世界性病害。胶孢炭疽菌可侵染多种重要农林经济作物,引起植物炭疽病,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本文以21株胶孢炭疽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接种辣椒果实进行致病力强弱测定,进一步对强中弱致病力代表性菌株进行Biolog表型分析以及转录组学分析,从生理生化以及分子
氮是植物需求量最大的必需营养元素,氮肥施用对中国粮食作物单产的提高和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过量施用氮肥又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提高玉米氮效率是实现农业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提高玉米花后氮转移效率是提高玉米氮效率的重要途经(黄季焜等,2012)。本试验采用五个氮肥梯度(不施氮对照:CK;优化下调:Opt.N*70%;优化施氮:Opt.N;优化上调:Opt.N*130%;农民传统施
烤烟是重庆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振兴重庆农村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21年重庆烤烟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约为2.2万公顷和4.0万吨,产值近14.2亿元。然而,重庆市植烟区人多地少,常年连作和氮肥施用量高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植烟土壤酸化问题较为严重。土壤酸化加速了土壤养分的淋失,使土壤结构退化,释放出有害的Al3+等重金属离子,并破坏了土壤微生态群落和功能多样性,提高了病虫
重庆是西南地区蔬菜优势产区之一,肥料投入普遍过量,环境代价风险大,但是该地区蔬菜生产资源投入与环境代价,及其节肥减排潜力尚不清楚。因此,一方面,本研究采用大样本的农户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结合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系统揭示重庆市主要露地蔬菜生产的养分投入和环境代价(活性氮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并比较区域和蔬菜类型间差异。另一方面,基于大样本肥效反应试验和数据整合分析,明确重庆市主要露地蔬菜种类的氮磷钾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