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中风患者1年时间的随访,筛选包括中医证候要素演变在内的中风复发影响因素,探求缺血性中风不同时期复发风险模型。方法前瞻性分析石家庄市中医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住院期间相关临床资料,随访12周、24周患者证候要素及1年中风复发情况,通过描述性分析研究其临床特征和中风证候演变规律,通过Kaplan-Meier法分别计算轻型卒中和重型卒中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描绘风险函数图,Log-rank检验比较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生存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复发的多因素分析并生成缺血性中风不同时期风险模型。结果1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发病年龄及时间共纳入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363例,其中40名复发,复发率为11.0%。纳入患者男性228例,女性135例,男女比例1.69:1,平均年龄63.3±9.0岁(36~80岁),纳入NHISS评分平均(4.21±3.81)分。在中风的证候分布方面,急性期证候风证出现比例最高,其次是痰证和血瘀证,阴虚阳亢证最少,在中风恢复期,痰证、血瘀证、气虚证为排在前三位的证候要素,在中风后遗症期,气虚证成为主要证候要素,痰证和血瘀证持续存在,在中风的证候演变上,风证在初期变化最为显著,随着时间进展发生概率明显下降;其次是火热证,随着时间的进展火热证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气虚证和阴虚证的逐渐显现,气虚证在后遗症期最为显著;痰证和血瘀证作为主要证候贯穿整个中风病发病时期。2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复发风险高于小动脉闭塞型梗死(P=0.002);多发性脑梗死复发风险高于单部位梗死(P=0.021);急性期口服汤药治疗复发风险低于未口服患者(P=0.001);恢复期风证显现患者复发风险高于未显现患者(P=0.000);恢复期阴虚证显现患者复发风险高于未显现患者(P=0.000);后遗症期风证显现患者复发风险高于未显现患者(P=0.008);后遗症期血瘀证显现患者复发风险高于未显现患者(P=0.002)。3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中风恢复期,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复发风险是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2.56倍;恢复期风证的显现复发风险是未显现患者的2.35倍,恢复期阴虚证的显现复发风险是未显现患者的2.94倍,使用汤药治疗复发风险是未使用患者的34.7%。恢复期回归模型为h(t)=h0(t)*exp(0.943*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1.059*口服汤药治疗+0.855*恢复期风证显现+1.079*恢复期阴虚证显现);在中风后遗症期多部位梗死患者复发风险是单部位的2.94倍,后遗症期风证的显现是未显现患者的6.45倍,后遗症期血瘀证的显现是未显现患者的4.15倍,汤药治疗复发风险是未使用患者的35.0%。后遗症期回归模型为h(t)=h0(t)*exp(1.079*多发梗死-1.051*口服汤药治疗+1.865*后遗症期风证显现+1.425*后遗症期血瘀证显现)。结论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恢复期风证显现、恢复期阴虚阳亢证显现是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口服汤药治疗是保护性因素2多发性脑梗死、后遗症期风证显现、后遗症期血瘀证显现是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口服汤药治疗是复发的保护性因素。3不同时期复发风险模型的建立利于为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有利于指导临床结合不同时期的证候演变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4急性期中药汤剂的应用可以降低复发率,但仍需进一步观察中药汤剂应用时长与远期预后之间的关系。图9幅;表12个;参1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