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知识经济时代,标准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行业和领域。标准化趋势愈演愈烈。尤其是国际标准下,各个国家的经营者联系在了一起,谁占据了纳入标准中的知识产权,谁就掌控了这一产业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电信、软件等信息化行业,网络效应明显,一旦形成了标准,其他经营者要进入该市场,就必须要首先获得标准知识产权人的许可。因为如果产品不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就不具备同类及相关产品所要求的兼容性,消费者无法使用,也就更不会购买。标准化中知识产权人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做出诸如拒绝许可等滥用优势地位的垄断行为,给广大标准实施者带来很大的损害。在全球标准化大环境下,我国处于弱势地位,几乎不掌握国际标准的主动权,处于实施标准的被动地位。我国的广大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要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经营,就面对着他国标准知识产权人的垄断侵害。近些年,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国内及国外面对着来自国外很多大公司、企业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或是因为无法承受高额的许可费,而使生产成本提高很多:或是因产品达不到他国标准要求,而被排除在进口国之外。为了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大环境的地位,更为了改变我国企业经营者受他国标准掌控者垄断侵害的处境,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我国的出口贸易,就必须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标准化领域的知识产权反垄断工作,同时力争加快我国技术创新,把握标准制定中的主动权。本文就针对上述问题,在对标准和标准化中的基本概念加以介绍的基础上,对标准化中知识产权垄断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当前美国、欧盟在标准化中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最后就我国的现状,简略地提出了我国应对标准化中知识产权垄断现状的一点对策。第一章为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的结合概述。对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作了介绍,标准化知识产权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及其价值分析。第二章为标准化中的知识产权垄断现象分析。在对知识产权的合法垄断性与超出法律界限的违法垄断性进行分析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标准化中知识产权滥用的形成原因、表现及所带来的多种危害性。第三章为标准化中知识产权反垄断的他国实践。“为什么知识产权滥用要用反垄断法来规制?”,在这一章里首先回答了这个问题,然后对在知识产权反垄断领域比较成熟的美国和欧盟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加以介绍。在前三章的基础上,第四章在对我国所处的标准化环境进行介绍,表明我国在国际标准实施中的弱势和被动地位的基础上,从国家层面和企业个体层面出发,对我国如何应对标准化中的知识产权垄断,减少对我国企业经营者造成的损害,改变我国在标准化环境中的被动局面提出了一点建议。最后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