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进行,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新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引进与产生。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要改变教师中心的现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生物课堂,学生容易养成机械学习的习惯,难以主动思考,缺少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课堂较为沉闷。拼图式合作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主建构知识,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进行,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新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引进与产生。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要改变教师中心的现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生物课堂,学生容易养成机械学习的习惯,难以主动思考,缺少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课堂较为沉闷。拼图式合作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主建构知识,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对拼图式合作学习模式和学习投入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将拼图式合作学习模式与高中生物学学教学结合方面值得研究。在对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中学生进行生物课堂学生学习投入度情况问卷调查后,根据调查现状以及拼图式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总结拼图式合作学习模式提升高中生生物课堂学习投入度的有效性的策略。本文选取高一(3)班为实验班,对其进行拼图式合作学习模式教学,选取与高一(3)班学习投入度状况相似的高一(4)班为对照班,进行传统教学。在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施后,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生物课堂学生学习投入度问卷填写情况以及实验班前后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拼图式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高中生生物课堂学习投入度,主要表现在行为投入和认知投入两个维度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繁多,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尚未被开发。近年来,我国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就是政府出台的重要措施,全国一些学校针对此开展了校园活动和教学研究,部分学校开发了许多精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的校本课程。为了落实教育部门的“六进”机制,本研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高中化学课堂,填补了本研究领域的空白。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学
在世界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下,为提升国民素质,培养社会创新型人才,我国一直致力于基础教育改革。教材和课程标准承接着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师的教学实践,在教育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维多利亚州作为澳大利亚的文化之州,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本文对我国和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教育课程改革进程及教育背景作简要概述,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我国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与维多利亚州教材《Nature of Biology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传授者、知识占有者、课程执行者以及封闭式校园型教师的角色,而是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研究者、课程建设者与开发者和开放式社区型教师于一体的专家。教育科研是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教师具备的教育科研素养水平将会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的质量,所以,研究高中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十分必要。基于此,本研究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
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IBO)是全球中学生参加的五大学科竞赛之一,我国选手在该项赛事中成绩斐然。每年有4位中学生,经国内赛制的层层选拔后脱颖而出代表国家参赛,但从2004年之后,未见来自福建的选手。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是国内赛制的重要环节之一,每年都能吸引大量的优秀中学生参加,已成为中学课外竞赛活动的重要赛事,也是一些高中生物教师参与的课后教学辅导工作。明确联赛相关政策和出题趋势,将有助于提高指
生物学概念是反映生命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对进一步解释生命现象和规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生物学概念有许多是创设概念,创设概念是指在客观现实中无特定实物可以对应,无法对应到实质的知觉上(无真实感官对应),必须借助想象后才能知道的概念,如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氧呼吸、进化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难以理解;而概念隐喻是指凭借具体的、熟悉的、有形的源域概念,去理解体会与表达抽象的、陌生的、无形的
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全球性教育趋势,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是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引,教材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载体。纵观国际教育,AQA作为英国最主要的教育考试机构之一,其教材特色鲜明。比较中英两国生物学教材能为我国生物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以我国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必修2教材(2019年版)、英国AQA A-level生物学课程标准及
21世纪课程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高中生物课程的课程宗旨是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出要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发展,并要着眼于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需要。因此本文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依据,以福建省高中生物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对高中教学中培育生物学核心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笔者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记录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并利用设计
2016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这意味着研学旅行由选修变为必修,从随机变为计划,由随意走向规范。生物学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双重特点,能够丰富研学旅行的内容,同时,生物学研学旅行也为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当地特色资源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是最大化发挥当地特色资源优势,提高学生学科核心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对应的评价方式也随之改变。对学生的要求从最初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向能力导向转变。命题立意也应当从知识立意过渡到能力立意,关于学生在生物学科所需具备的能力方面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初、高中学业测评领域,常规测评方面较为欠缺。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逐渐积累。单元测评作为过程性评价,可考量学生学习的动态发展过程,基于能力的单元测评的开展,可督促学生能力的逐步形成。基于此背景确定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知识经济型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更新知识成了一种世界趋势,如何加工信息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在2016年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通过学生的深度学习才能得以实现。深度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主动构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学生要能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