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湿地是城市的重要绿地生态系统,也是城市发展生态安全保障。但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湿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功能退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失去了有力的支持。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评价理论、环境承载力等理论,依照城市湿地公园特征,从保护和合理利用两方面选择指标进行可持续评价,旨在探讨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对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实地调查,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分析该湿地资源特征。采用综合模型评价法和模糊评价法进行对比评价研究。通过评价反映问题,而使得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更合理、管理更科学、功能发挥更有效,协调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并以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进行实例研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湿地景观类型丰富多样。包括了河流湿地,沼泽、湿草甸、淡水泉等自然湿地,以及人工湖泊、池塘、稻田季节性泛洪的农业用地、沟渠等人工湿地。(2)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较高。公园内有维管束植物495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51种,占贵州省内湿地高等植物总数(185种)的27.6%。还有各种动物500余种之多。(3)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结构总体上表现为自然湿地为主(其面积占57.09%),人工湿地为辅(其面积占15%)的基本特征。另外建筑用地(道路桥梁、村庄)和城镇用地也占据一定的面积。对各湿地类型分维数和破碎度综合分析得到该湿地公园受到一定的人为干扰。(4)分析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性制约因素发现:内因是处在典型喀斯特地貌类型区的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较为脆弱;旅游资源质量等级不高,高品质旅游开发受到一定限制;景观格局易受干扰,影响生态功能的发挥。外因是城市建设的压力、居民生活和管理等因素。(5)通过综合指数法评价得出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性综合指数得分为78.40分。在保护与利用的总体得分上看,保护得分为79.16分,合理利用上得分为77.46分,也体现了生态优先,合理利用的优良状态,说明该湿地公园可持续性利用等级为良好。再用模糊评价法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经过逐级向上计算得到可持续性评价向量,B111=A111*R111=(0.33760.34260.23050.0940),属于“良”等级的向量最大,其值为0.3426。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性应属于“良”的级别。依据前面的评语级别集合V={优、良、中、差};相对应的评价等级分向量C={95,75,60,40}。则最终综合评价评分为:W=B*CT=0.3376*95+0.3426*75+0.2305*60+0.0940*40=75.36分。通过评价研究,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性评价的评分为75.36分,参照相应标准,则评定为“良”的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