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人本思想”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fire870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目的在于把“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运用于我国的城市化实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且试图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中,寻求“以人为本”的城市化之路。 文章开篇从历史角度研究城市、城市化的本质定义——城市是人们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建立起来的容器,其容量的大小可以根据人们的不同需要调节改变。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的需要:国有城市应该是全体国人所共有的,人们的需要则是全体国人的需要;城市化则是一个过程量,它体现的是农村到城市及城市本身的发展变化过程。就两者的关系而言,城市是城市化的目的,城市化则是城市实现的手段。 现实中,我国的城市多半存在着各种不宜人生活与居住的问题。究其原因:从本质上讲,在于城市化进程偏离了城市、城市化本身存在的目的;在表现形式上,则体现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缺乏“人本思想”的指导。本文提出“人本思想”可以也应该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指导思想,同时文章对“人本思想”进行具体地分析理解。具体应用到我国的城市化实践则意味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需要尽可能地从满足全体市民需要的角度出发。 随后文章以我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为基础,具体分析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人本思想”缺失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行文分三部分,城市化的先导——城市规划及公共政策很多时候缺少人本考虑,却又切实地指导着我国城市化的方向。城市化的主角——城市政府不能更多地“以人为本”,却拥有城市化各项决策的最后决定权。城市化的主体——城市市民没能很好地意识到“以人为本”的“人”包括他们中的每一位,他们却是最有权力,最有义务为城市化进程出谋划策的人。 基于上一章节的现象和原因分析,文章最后尝试性地提出“以人为本”的城市化之路,并且,分别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城市政府、城市市民提出了要求:作为先导的城市规划不仅应该客观、综合,而且更加需要面向群众,保持公开性。作为主角的城市政府,至关重要的是转变思想,尊重市民,以法治权。对市民阶层,则需要从教育入手,提升观念,使其有能力参与决策城市化。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音的同时,也越来越显现出难于回避伦理问题,人类开始意识到,科学技术已不再是价值中立,它体现了价值判断,但同时,随着科学整体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理论在全球化的潮流中逐渐复兴。其中最重要的代表卡尔·施密特在其思想被掩盖了大半个世纪之后,凭借“政治即划分敌友”的著名论断又重新回到了政治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校科研绩效、综合排序、网络信息丰度的排序-频度分析,以及对国内外高校网络信息丰度与高校科研绩效及大学综合排序相关性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一)国内
冯友兰作为处在中国20世纪哲学家,融中西哲学精神创造了新理学体系,设想以中西哲学的融合来建构新的世界哲学,以图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新理学形上学以理为本体,一切事物均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