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筋土工程性质试验研究及加筋支档结构计算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qi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是散粒矿物、水、空气的聚合物,具有很低或甚至没有抗拉强度。加筋土是一种在土体中加入抗拉材料而形成的复合土,它可以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加筋土技术应用于工程结构中就形成加筋土结构,加筋土支挡结构是加筋土结构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型式。它具有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性能。但是其理论研究和计算分析,在我国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论文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试验和有关理论分析,探讨了加筋土工程性质及加筋支挡结构计算分析方法。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 1.全面回顾阐述了加筋土及加筋支挡结构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2.结合杨柳河整治工程实践,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通过对不同填料、填料在不同压实度及加筋带有无孔等情况下加筋土工程力学性质的对比,找出了如下: (1)筋带—填料之间的摩阻力与筋带—填料之间的相对位移有直接关系。在发生拉出破坏之前摩阻力随位移的增大而增加,但增长率却不断减小,减小到一定程度后就发生拉出破坏。筋带拉拔破坏后,筋土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摩阻力。砂土加筋后具有较大的准粘聚力c值,这证实了关于加筋土原理中的“摩擦加筋理论”和“准粘聚力理论”。 (2)当垂直压力在一定范围内时,垂直压力越大,摩阻力越大;但当垂直压力超出一定范围后,其对摩阻力的影响逐渐减弱,f~σ曲线趋于平缓,且似摩擦系数随垂直压力的增大呈非线性减小。 (3)筋带相同时,填料不同其加筋土的摩擦性质也有所不同。砂土作为填料时,效果较好。砂卵石加筋后,其效果不是很明显,这与试验中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卵石的颗粒大小有关,实际应用中应注意控制好颗粒的组成,卵石颗粒之间应有不同的粒径,才能明显地增大筋土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筋带与卵石之间、卵石颗粒之间的摩擦、咬合与剪胀作用。 (4)在筋带与填料相同的情况下,填料本身的物理状态明显影响筋土之问的摩阻力的发挥。填料密实度越大,摩阻力越大,准粘聚力和似摩擦系数也越高。 (5)试验结果用于实际工程。 3.在“应变相容”理论的基础上,得出了筋带参数与土体抗剪强度参数之间的关系,指出当筋带的极限拉伸应变与砂土的峰值剪切应变相等时,土体的抗剪强度就会充分发挥。 4.在极限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加筋支挡结构的理论分析模型,研究了加筋支挡结构的强度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参数。 5.在楔体破坏的基础上,探讨了加筋土支挡结构的侧向土压力分布规律,建立了一种加筋土支挡结构侧向变形分析的理论模型。并将理论分析结果与重庆米帮沦加筋土挡墙工程项目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该模型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和较高的预测精度。 6.通过对国内外加筋土支挡结构失事实例的介绍、分析,探讨了目前加筋土支挡结构设计、施工及监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7.结合工程实践,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了加筋土工程力学性质和似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用于杨柳河整治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通过不 同方案对比,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本文对某海洋工程辅助钻井船锚泊系统进行了研究。基于三维势流理论,用水动力软件AQWA,考虑风载荷、流载荷、波浪载荷等的作用,对海洋辅助钻井船和锚泊系统进行了耦合分析,在10年
本文针对立面二维紊动波浪场的特点——二维、紊动性、具有自由表面,建立了求解不规则地形情况下立面二维带自由表面紊动波浪场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 第一.从完整的N—S
移动机器人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如何在未知环境下进行同步的定位与制图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 Building)属于移动机器人导航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
1设计动机初中物理电学部分中“短路及其危害”是一个重要但又十分抽象的内容.教材中虽然明确介绍了短路的概念及其危害,但是并没有设计相关演示实验方案.教学中教师也往往因为
从2009年3月起,南京市政府分4个月向主城八区的居民家庭发放南京乡村旅游消费券,期望达到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南京乡村旅游消费券财政绩效进行分析
将非达西定律引入到饱和土的Biot三维固结方程,建立了考虑起始比降的三维固结方程,同时采用空间8节点等参单元,得到了考虑起始比降的三维固结的数值方程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
发电厂电气主接线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可靠运行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在此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各种主接线可靠性模型
本文从科学发展过程中科研方法论转换的战略高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中西医结合的必然趋向、现实可能,以及实现结合的途径与前景。
自1968年L.Menard提出强夯法以来,在软弱地基加固中得到了广泛而成功的应用,并在工程实践中逐渐发展了诸如强夯转置换等新的应用形式;与此同时,其强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逐步开展,但
自从贝尔实验室提出了蜂窝组网理论之后,移动通信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从第一代的模拟通信到第二代的数字通信,直至第三代的宽带通信和目前人们提出的所谓4G宽带多媒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