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瑟夫·康拉德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吉姆、库尔茨、拉佐莫夫、詹姆斯·韦特、诺斯托罗莫、查尔斯·古尔德等,大多具有双重的人格:善与恶,爱与恨,罪与罚,忠诚与背叛,理想与虚幻,卑鄙与崇高,矛盾而又统一地共存于他们身上。但是,一直以来,也许是由于康拉德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的道德批判倾向,评论家们对他们消极的一面给予了较多的关注。要想全面了解康拉德人物形象的意义,他们的双重人格也是不能忽视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真实反应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人格分裂乃至生存困境。本文试图在恶魔性理论<※>的视阈下,对《诺斯托罗莫》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进行剖析,以昭显其在现代语境下的伦理内涵和深层意义。
全文共分四章,主体部分为第二至四章。第一章“引论”主要回顾了《诺斯托罗莫》的时代背景,并对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对《诺斯托罗莫》的主要研究点进行了一番整理,从而确定了本文研究的起点,设定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恶魔性理论——和目标。
第二章围绕诺斯托罗莫和古尔德身上体现出来的恶魔性因素展开论述。他们的人格中原本都有高贵的一面,但是在被欲望的恶魔诱惑之后,他们恶魔性中破坏性的一面占了主导,人格也被扭曲。双重人格是他们鲜明的性格特征。
第三章主要省察诺斯托罗莫和古尔德恶魔性的双重性本质。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康拉德对他们恶魔性的刻画,越来越具有一种道德批判的意味。虽然同为恶魔性人物,康拉德对待诺斯托罗莫和古尔德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的。从道德发展上看,诺斯托罗莫主要经历了一个从善到恶再到善的过程。而在古尔德身上,则是一个从善到恶再到大恶的过程。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他们所体现出来恶魔性因素是复杂而又凌乱的,往往是作者一种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流露。然而,正是从这种不自觉的流露中,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恶魔性的原始状态。人性的追问是康拉德小说永恒的主题,善的颂扬和恶的批判是康拉德创作的主旨。
第四章主要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评析康拉德的恶魔性人物的创造与超越。对于虚构小说中的人物,人们通常用“扁平”和“圆形”来划分。但是,诺斯托罗莫和古尔德既不是圆形人物,也不是扁平人物。从人物的塑造和内涵上看,他们是现代主义文学中常常表现的反英雄。二元对立是康拉德塑造他们的一个重要原则。不难看出,作为人类欲望原型的贪欲、爱欲、物欲和权欲似乎是康拉德在塑造这些人物时的一个不自觉的隐形结构,而这也正是引起诺斯托罗莫和古尔德恶魔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恶魔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康拉德表达了他对现代语境下的社会、经济、道德和人性的思考,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人格分裂乃至生存困境。结论部分将对论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肯定康拉德在恶魔性人物塑造中的艺术探索的同时,概括康拉德笔下恶魔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