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仍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模式,在中学班级管理方面,班级管理主要由班主任一人承担,科任教师多注重知识的传授,较少参与班级管理,二者如何共同合作,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分析教师合作的现状和原因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采用质性研究,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分析法、参与观察法、深度访谈法。本人进入NS学校观察发现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种类型是个人主义型,班主任偏重管理,科任教师重绩轻德,偏重教学,较少关注德育;第二种类型是“山头主义”型,班主任对其科任团体的认可度,科任教师对班主任所带领团队的认可度,科任教师之间的认可度决定了合作的效果;第三类是硬造合作型,由行政命令催生的一种合作方式,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合作易流于形式;第四种是主从型,班主任过度强调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威地位,科任教师处于从属地位,较少参与班级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个人因素而言,科任教师德育管理能力欠佳,教师缺乏专业认识,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缺乏沟通,班级管理理念的冲突,职业倦怠周期延长,价值认同感缺失,权限范围界定不明;学校对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重视不够,学校管理制度的束缚;国家政策过于强化班主任的职责,教育管理方式传统。通过对NS学校的观察研究,认为解决中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的策略从三大维度考虑:一是个人方面,班主任与科任教师角色定位准确;二是学校管理层面的对策,教师团队类型的确立,力量整合,形成教育管理合力,建立定期交往机制。三是国家层面,建立多主体协同合作机制,应对新挑战,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完善激励机制,政策先行,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