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1982年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户为单位的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得到较大的提高,生活同样有着显著改善。但是,即便如此,我国农村经济与城市工业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状况更是呈现出逐年扩大之势。所以,怎样使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得到健康发展,使农民真正做到既增产又增收?这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关键。随着农副产品的市场化以及加入WTO以后的国际化,我国“散兵游勇”式的作坊般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我国农村已存在一段时间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这一矛盾提供了较好的解决途径,刚好也正是这一矛盾为农村合作组织提供了生存发展的土壤。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有效的组织制度,对增强农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与提高农业整体绩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水平还处于相当落后的水平,从全国范围来看,从东到西,由南到北分布极其不均匀,并且发展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在这样一种发展状况下,合作社对农村经济所产生的作用便不会很理想。鉴于此,本文以西部省份四川省眉山市下属的两区县作为调研样本点,以深度访谈的形式对合作组织所涉及的三个阶层——农户、合作社负责人、政府农业部门主管人员进行调研访问。根据大量的实地调查和搜集整理的资料,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当地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作者认为:融资难内部管理不规范人才短缺合作社负责人品牌意识淡薄,宣传力度不够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以及扶持措施落后是合作社目前所面临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来自外部宏观经济环境与合作社内部微观管理因素。最后结合中西方合作组织已有的实践经验,本文提出加强合作社文化宣传、政府财政与税收扶持、金融支持、合作社内部管理等几项措施来改善合作社的发展状况,使其更好的服务农村产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