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理论分析为起点,以实证研究为支撑,以新制度主义组织理论为基础,借鉴和吸收自然选择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的观点,以组织同构理论为基本分析工具,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制的发生机制、成长机制以及转型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性组织,是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有效载体。只要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没有终结,那么兵团的特殊体制就将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当然,我们要对这种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造,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总的来说,兵团体制的转型,还是要在保持兵团基本体制大框架不变的原则下进行,从宪政制度、功能重心、组织管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对兵团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造。论文最后阐明,特别建制地方政府模式可以成为兵团体制转型的方向选择。
本文论证的核心是:兵团在产生之初,受理性选择机制、合法性机制和模仿机制的共同作用,产生了形式特殊的体制;然而兵团在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受合法性影响机制和制度性同构的强制、模仿和规范三种机制的合力作用,向组织域内的其它组织进行同构,即向军事化组织同构、向市场域中的企业组织同构以及向政府组织同构。
论文整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建构,这部分主要阐明了兵团体制转型的基本理论,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二部分为实证验证和分析,这部分运用组织同构理论,分析了兵团体制的转型,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在第一部分中,第一章为导论。导论主要介绍了研究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研究的现状,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分析工具,研究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思路,研究的方法与难点,以及论文的创新。第二章主要介绍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的应用。对体制、体制转型、兵团体制以及兵团体制转型进行概念界定,通过概念界定揭示文章将要分析的主要内容。简要介绍并评析现代组织理论视阈下的体制转型的模型,自然选择模型、资源依赖模型、交易成本模型、新制度主义组织理论模型。本研究采用的分析工具为组织同构理论,运用组织同构理论来分析兵团体制的发生机制、成长机制和转型路径。新制度主义组织理论下组织同构的内涵包含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组织同构的影响机制,影响机制又包含两个方面,即理性选择机制与合法性机制(广泛认同或被采纳)。第二层面是组织同构的实现机制,实现机制也包含两种基本形式:竞争性同构和制度性同构。同时,本章阐明论文将以合法性影响性机制为考察重点,以制度性同构的强制、模仿和规范三种实现方式为重点应用,展开对兵团体制转型的论述。
在第二部分中,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以“兵团体制的诞生——成长——困境——转型”为基本线索,运用组织同构理论分析兵团体制诞生中的同构、成长过程中的同构和转型中的同构。
第三章阐释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制的发生机制。兵团在诞生时期就表现出了对历史屯垦戍边模式的同构,同构的主要作用方式是模仿,当然这种被模仿后的体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基于理性选择机制与合法性机制的影响,兵团体制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新疆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使中央政府在这一区域实质上实行了两个相对独立主体的协同治理。本章对新疆地区的民族区域自治模式和兵团模式进行了分析,对兵团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进行了简要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兵团的组织结构、体制特征进行了分析。第四章阐释兵团体制在成长过程的同构,同构的动力主要以制度性同构的强制、模仿和规范三种作用方式为推动力。本章从结构、功能与运行层面,分析兵团体制在同构中优势的发挥:从中央与地方层面分析制度互补中的同构(结构);从核心功能、边缘功能与派生功能三个方面,分析兵团在功能实现中的同构(功能);从兵团与地方在治理过程中的互动层面,分析治理主体互动中的同构(运行)。
第五章以制度分析和发展框架为分析思路,从宪政层面、集体选择层面和操作层面角度,分析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制转型的障碍因素。宪政层面主要是相关法律的缺失和制度层面下职能的缺失;集体选择层面的困境主要是市场冲击下组织发展的困境、组织惯性的困境;操作层面的困境主要从组织内行动者的局限性和组织认同的弱化两个角度分析。第六章从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完善、组织目标的修正与结构的调整、组织认同的强化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对兵团体制转型中困境问题的解决予以分析,阐明兵团体制转型的方向与路径,说明兵团体制不仅需要存在,而且需要再次发挥优势。在合法性机制的影响下,在制度性同构的强制、模仿和规范的合力作用下,兵团开始寻求与外部环境相对接的制度规则和组织结构,自身内部的混合结构向着各自组织域内的组织同构。在兵团体制转型过程中,原有的核心军事功能进行缩减,边缘生产功能进行转变,派生性社会管理功能逐步开始强化。本章提出了兵团体制转型的方向选择是特别建制地方政府模式,但是目前,兵团体制的转型需要的是渐进式转变,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可操作性。在此情况下,本章第二节提出了制度同构性理论下兵团体制转型的三大路径选择:准军事化体制的延续、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准政府结构的发展。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章通过对兵团部分地区,已有的试验性实践的阐述,佐证了这种转型路径和方向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最后,论文结语部分梳理了兵团体制的发生、成长和转型的逻辑,概括整个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总结文章的核心观点,说明论文核心假设的验证。本部分简要地剖析了论文的不足,并展望了下一步拟开展的研究。
本文论证的核心是:兵团在产生之初,受理性选择机制、合法性机制和模仿机制的共同作用,产生了形式特殊的体制;然而兵团在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受合法性影响机制和制度性同构的强制、模仿和规范三种机制的合力作用,向组织域内的其它组织进行同构,即向军事化组织同构、向市场域中的企业组织同构以及向政府组织同构。
论文整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建构,这部分主要阐明了兵团体制转型的基本理论,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二部分为实证验证和分析,这部分运用组织同构理论,分析了兵团体制的转型,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在第一部分中,第一章为导论。导论主要介绍了研究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研究的现状,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分析工具,研究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思路,研究的方法与难点,以及论文的创新。第二章主要介绍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的应用。对体制、体制转型、兵团体制以及兵团体制转型进行概念界定,通过概念界定揭示文章将要分析的主要内容。简要介绍并评析现代组织理论视阈下的体制转型的模型,自然选择模型、资源依赖模型、交易成本模型、新制度主义组织理论模型。本研究采用的分析工具为组织同构理论,运用组织同构理论来分析兵团体制的发生机制、成长机制和转型路径。新制度主义组织理论下组织同构的内涵包含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组织同构的影响机制,影响机制又包含两个方面,即理性选择机制与合法性机制(广泛认同或被采纳)。第二层面是组织同构的实现机制,实现机制也包含两种基本形式:竞争性同构和制度性同构。同时,本章阐明论文将以合法性影响性机制为考察重点,以制度性同构的强制、模仿和规范三种实现方式为重点应用,展开对兵团体制转型的论述。
在第二部分中,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以“兵团体制的诞生——成长——困境——转型”为基本线索,运用组织同构理论分析兵团体制诞生中的同构、成长过程中的同构和转型中的同构。
第三章阐释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制的发生机制。兵团在诞生时期就表现出了对历史屯垦戍边模式的同构,同构的主要作用方式是模仿,当然这种被模仿后的体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基于理性选择机制与合法性机制的影响,兵团体制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新疆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使中央政府在这一区域实质上实行了两个相对独立主体的协同治理。本章对新疆地区的民族区域自治模式和兵团模式进行了分析,对兵团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进行了简要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兵团的组织结构、体制特征进行了分析。第四章阐释兵团体制在成长过程的同构,同构的动力主要以制度性同构的强制、模仿和规范三种作用方式为推动力。本章从结构、功能与运行层面,分析兵团体制在同构中优势的发挥:从中央与地方层面分析制度互补中的同构(结构);从核心功能、边缘功能与派生功能三个方面,分析兵团在功能实现中的同构(功能);从兵团与地方在治理过程中的互动层面,分析治理主体互动中的同构(运行)。
第五章以制度分析和发展框架为分析思路,从宪政层面、集体选择层面和操作层面角度,分析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制转型的障碍因素。宪政层面主要是相关法律的缺失和制度层面下职能的缺失;集体选择层面的困境主要是市场冲击下组织发展的困境、组织惯性的困境;操作层面的困境主要从组织内行动者的局限性和组织认同的弱化两个角度分析。第六章从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完善、组织目标的修正与结构的调整、组织认同的强化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对兵团体制转型中困境问题的解决予以分析,阐明兵团体制转型的方向与路径,说明兵团体制不仅需要存在,而且需要再次发挥优势。在合法性机制的影响下,在制度性同构的强制、模仿和规范的合力作用下,兵团开始寻求与外部环境相对接的制度规则和组织结构,自身内部的混合结构向着各自组织域内的组织同构。在兵团体制转型过程中,原有的核心军事功能进行缩减,边缘生产功能进行转变,派生性社会管理功能逐步开始强化。本章提出了兵团体制转型的方向选择是特别建制地方政府模式,但是目前,兵团体制的转型需要的是渐进式转变,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可操作性。在此情况下,本章第二节提出了制度同构性理论下兵团体制转型的三大路径选择:准军事化体制的延续、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准政府结构的发展。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章通过对兵团部分地区,已有的试验性实践的阐述,佐证了这种转型路径和方向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最后,论文结语部分梳理了兵团体制的发生、成长和转型的逻辑,概括整个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总结文章的核心观点,说明论文核心假设的验证。本部分简要地剖析了论文的不足,并展望了下一步拟开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