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I)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对腹部手术切皮时抑制交感反应七氟醚最低肺泡浓度值(MACBAR)的影响,以探讨联合应用时适宜的配伍剂量。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年龄20~60岁,随机分为4组(n=20),分别为S0、S1、S2和S3组,S0组:不用舒芬太尼,S1组:舒芬太尼靶浓度0.12 ng/ml,S2组:舒芬太尼靶浓度0.18ng/ml,S3组:舒芬太尼靶浓度0.24ng/ml。所有患者均血浆靶控丙泊酚(3.5μg/ml)和效应室靶控瑞芬太尼(4ng/ml)行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消失后静注罗库溴胺(0.6mg/kg),气管插管后立即停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吸入七氟醚、60%笑气和40%氧气,新鲜气流量10L/min,使七氟醚快速平衡,切皮前至少维持20分钟。S0组气管插管后不给予舒芬太尼,其余组按设定目标靶浓度分别进行输注。S0、S1、S2和S3组初始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分别为3.0%、1.8%、1.3%和1.1%。记录麻醉诱导前、切皮前2分钟、切皮前1分钟、切皮即刻以及切皮后1、2、3、4、5分钟的MAP、HR以及BIS值。切皮前均值定义为切皮前2分钟和切皮前1分钟测量值的均值,切皮后均值定义为切皮后1、2、3、4、5分钟测量值的均值。若切皮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值中任何一项的升高幅度大于等于切皮前均值的25%,则下一个病人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上调1.2倍;若切皮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值升高幅度均小于切皮前均值的25%,则下一个病人的呼气术七氟醚浓度下调1.2倍。根据序贯法半数效量公式计算每组的七氟醚MACBAR。通过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各组能抑制腹部切皮刺激交感反应的七氟醚EC50和EC95。并比较同一时点各组间及切皮前后MAP、HR和BIS值变化。结果S0、S1、S2和S3组七氟醚MACBAR分别为2.3%[2.0~2.5%]、1.6%[1.4~1.7%]、1.1%[0.9~1.3%]和0.9%[0.8~1.1%]。S0、S1、S2和S3组能抑制腹部切皮交感反应的七氟醚ECso和EC95分别是2.3%[2.1~2.5%]和2.9%[2.7~3.1%]、1.5%[1.3~1.8%]和2.0%[1.9~2.2%]、1.0%[0.8~1.2%]和1.6%[1.3~1.8%]以及0.9%[0.7~1.1%]和1.5%[1.3~1.7%]。与S0组比较,S1、S2、S3组七氟醚MACBAR、EC50和EC95均明显降低(P<0.05);与S1组比较,S2和S3组七氟醚MACBAR、EC50和EC95均明显降低(P<0.05);但S3组七氟醚MACBAR、EC50和EC95与S2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时点各组间比较:MAP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S0组比较,S1、S2、S3组HR明显降低(P<0.05),与S1组比较,S2和S3组HR明显降低(P<0.05),但S2组与S3组HR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S0组比较,S2、S3组BIS值明显降低(P<0.05),与S1组比较,S2和S3组BIS值明显降低(P<0.05),但S2组与S3组BIS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切皮前均值相比:切皮后S0、S1、S2和S3组MAP均值均明显升高(P<0.05);S0组HR均值明显升高(P<0.05),S1、S2和S3组HR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S0、S1和S2组BIS值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S3组BIS值均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1.复合60%笑气时,靶浓度0.12 ng/ml、0.18ng/ml和0.24ng/ml的舒芬太尼可分别降低腹部手术切皮时七氟醚MACBAR30%、52%和61%;2.舒芬太尼靶浓度大于0.18ng/ml时,表现出封顶效应;3.复合60%笑气时,舒芬太尼靶浓度0.12~0.18ng/ml配伍2.0~1.6%七氟醚,可以有效抑制95%病人腹部切皮刺激引起的交感反应,防止知晓发生,血流动力学稳定,是腹部切皮阶段适宜的复合麻醉配伍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