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财政投资效益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y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虽然经济一直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但同时却付出了惨痛的自然资源及环境代价。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甚至毁灭性的破坏,像98年的特大洪水及接连不断的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已经越来越多地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危害。因此,1999年国家提出要采取“退田还林、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措施,在全国全面起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由于退耕还林工程属于公共物品范畴,所以应该由国家公共财政给以全面的支持。但我国是财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因此,退耕还林工程所能够带来的效益成为国家政策走向和财政投入的依据。本文按照“理论背景—现状研究—实证分析—政策建议”的路线,研究我国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中财政投资的效益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从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基本情况入手,总结和评析世界各国历年来所开展森林生态工程的经验,对比各具特色的投入与支持模式,并依据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的特点,探索公共财政支出的职能差异性。其次,考察我国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从试点开始以来的七年间发展变化情况以及国家的宏观政策走势,并运用年鉴数据,从省域范围内对比分析公共财政对退耕还林工程投入的规模与结构。第三,利用实地调查数据与资料,以陕西省为典型,结合全省综合状况与样本县现状两个层面,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分析退耕前后,工程投入所产生的效益。最后,围绕与退耕还林绩效相关的农民利益、补偿机制、政策导向等问题提出提高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中财政投资效益的建议。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1.以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为基础,分析工程建设阶段、后期巩固阶段以及工程结束后维护阶段的各自特点和公共属性,对公共财政投资在工程不同阶段的职能进行定位。2.以西北五省退耕还林工程中公共财政投资状况研究为切入点,重点结合陕西省宏观层面与米脂、吴起两个样本县的微观层面,从退耕前后,退耕农户与非退耕农户两个纬度实证分析公共财政对工程投入的结构与规模,以及随工程的开展所产生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3.对退耕还林下一阶段工程中,如何提高财政投资效益给予合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创业是万事之基、振兴之道。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破除各种障碍,激发各种创造活力,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汇集
主谓谓语句是汉语独具特色的一种句子类型,前人对主谓谓语句的本体研究成果和理论体系已是相当丰富,但是在对外汉语偏误和教学方面的研究却屈指可数。教学语法与理论语法是相辅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省,一方面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另一方面用地单位缺乏集约用地的观念,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各地方政府出于招商引资的需要,常以较低的协议价格出让工业用地,由此也
随着通信IP化进程的推广,数据业务迅猛增长,移动通信业务正由以时分复用(TDM)为内核的语音业务向IP化业务为内核的语音、数据等多样业务类型转变。传统的SDH设备暴露出其固有
农地使用权市场作为中国农地制度在使用权层面的创新形式已经发展了近二十年,但其发育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本文在回顾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历史的基础上,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
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也是创新成果应用转化的主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是要培育新型农民。本文运用培训方面的理论,结合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要
热激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是植物应对不良环境胁迫产生的一类特定的抗逆蛋白。文章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基因组数据为平台,借助生物信息学方法对H
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联合复方α酮酸治疗慢性肾脏病-矿质与骨性症候群(CKD-MBD)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of typeⅠprocollage,PINP)和I型
多种眼部疾病的重要的致病原因为眼内病理性新生血管生成,抑制病理性新生血管生成是一个有效的治疗眼部诸多病理性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方法。与血管生成关系密切的细胞生长因子例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等都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促进病理性新生血管进展的作用。寻找途径抑制这些生长因子的作用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减缓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发展。我们课题组以往的研究结果发现,Gαi蛋白在血管
新世纪已经过去6年,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建设从2006年起进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代。至今,都安县仍然是全国和广西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农村还处于大面积贫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