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柠檬酸酸蚀后的牙釉质经过不同再矿化时间,刷牙对其表面磨损深度的影响,为口腔保健行为提供理论指导。材料和方法:1、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10个志愿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收集新鲜拔除、健康无龋的正畸减数的前磨牙80颗,制成5mm×5mm×2mm大小的牙釉质块,打磨,抛光后,用显微硬度计测量各个牙釉质的表面显微硬度,并挑选出60个显微硬度值最接近计算平均值的釉质块。3、为志愿者制作腭基托,随机分配釉质块,用蜂蜡固定在腭基托中,釉质近远中边缘分别用复合树脂覆盖2mm(釉质表面和基托边缘各1mm)。每个腭基托6个釉质块,分别为A-F组,每组10个样本。4、实验第一天:志愿者除进食时间和口腔清洁时间将腭基托取下,其余时间均需将腭基托置于口腔内,以便釉质块表面形成唾液获得性膜。实验第二至四天,志愿者每天进行两次刷牙实验(上午8:00和下午8:00),第四天下午刷牙实验结束后志愿者将不再需要佩戴腭基托,处理如下:首先用蜂蜡将F组釉质块覆盖,然后每个腭基托浸入50ml柠檬酸(pH3.2)中2分钟,最后将F组蜂蜡去除。A-D组进行不同的再矿化时间后进行刷牙(从腭基托边缘方向向中心方向统一力度磨刷40次)。A组:0分钟;B组:20分钟;C组:40分钟;D组:60分钟。E组:酸蚀并且再矿化,但不进行刷牙。F组:不酸蚀,再矿化,刷牙。5、实验结束后用轮廓仪测量各个牙釉质块的磨损深度,每个釉质块记录三个读数,取其平均值,六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的统计学方法;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方法;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各组釉质块的表面形态。结果:1.牙釉质随着酸蚀后再矿化时间的增加,刷牙对其表面造成的磨损深度逐渐减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刷牙会对酸蚀后的牙釉质表面造成磨损,实验组A、B、C、D组釉质表面磨损深度与对照组E组比较,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酸蚀对牙釉质表面磨损有影响,实验组A、B、C、D组与对照组F组比较,磨损深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牙釉质被酸蚀后再矿化时间越短,在电镜下显示其表面凹陷越大越深越多,表面形态越粗糙。结论:1.牙釉质被酸蚀后,立即刷牙会对牙釉质表面形成较大的磨损,而随着酸蚀后牙釉质在唾液中的再矿化时间增加,刷牙对其造成的磨损深度减小。2.进食酸性饮料后,即使使用含氟牙膏,间隔60分钟刷牙仍然对牙釉质有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