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大规模建设,耕地流失、能源危机、资源环境恶化等问题愈发凸显,经济建设“量”的提升正逐步转型为可持续的“质”的追求。因此,城市住区的绿色生产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之一,即挖掘城市生态系统自身资源供给能力,提升城市建成环境的生态承载力。本文尝试以城市老旧住区为研究对象,以绿色生产性功能提升为核心,以农业种植、可再生能源生产、有机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等绿色生产方式,对天津市中心城区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大规模建设,耕地流失、能源危机、资源环境恶化等问题愈发凸显,经济建设“量”的提升正逐步转型为可持续的“质”的追求。因此,城市住区的绿色生产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之一,即挖掘城市生态系统自身资源供给能力,提升城市建成环境的生态承载力。本文尝试以城市老旧住区为研究对象,以绿色生产性功能提升为核心,以农业种植、可再生能源生产、有机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等绿色生产方式,对天津市中心城区老旧住区生产性更新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由背景与条件分析、策略研究、实证研究三部分组成。
首先,从建设背景、规划设计特征、存量更新趋势三方面分析天津市中心城区1980-2000年老旧住区更新的背景。基于文献数据研究分析天津地区绿色生产的自然条件;基于典型住区实地调研分析天津市中心城区老旧住区绿色生产性更新的空间条件与社会条件。
然后,从典型住区现状及绿色生产条件出发,明确老旧住区绿色生产性更新的目标与原则。以天津市中心城区老旧住区外部空间与建筑单体为载体,提出以农业种植、可再生能源生产、有机垃圾资源化再利用为手段,适用于城市既有住区的绿色生产性更新策略。
最后,以天津市河西区津淄东里住区为例,进行生产性更新设计实证性研究。从津淄东里空间现状与生产条件出发,提出该住区绿色生产性更新设计方案,并从物质能源产量和环境影响的角度,对住区绿色生产性更新方案进行定量评价。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式,分析天津市中心城区老旧住区绿色生产的条件,提出了住区生产性功能提升策略。旨在保持住区功能基本不变和用地零增长前提下,主动提升住区自身资源供给与代谢能力,开源与节流并举,生产与生态兼顾,为既有住区功能提升和城市生态转型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随之带来生活、工作压力也与日俱增,久居城市中的人们开始产生逃离城市回归乡村的倾向。乡村因为优美的自然风光、传统的地域民俗文化等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以及近几年国家全域旅游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乡村旅游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与其旅游服务关系密切的游客综合服务中心的建筑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存的一些乡村游客中心或存在规模小、或存在选址不恰当、或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工业遗产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那么,我们在要注重继承与发扬城市文化精神、延续城市历史脉络的同时,城市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工业遗产旅游作为一种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方式,在国外已经发展成熟并取得大量成就。在我国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中,唐山市作为重要的一员需要提高自身经济水平,通过工业遗产旅游的与其它城市紧密相连。 21世纪以来,国
自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不断加速,从一线都市到全国各地的中小型城市都在如火如荼的建设浪潮中不断更新着面貌。虽然现代主义的初衷是希望创造理性化,适应工业时代的建筑,但是在其被实践的近百年中,建筑的普遍商品化、城市千篇一律等问题也十分严峻,收到了各种批判的声音。面对“千城一面”,城市建设“去精神化”等问题,建筑师们不断地做出新的努力,在建筑实践中尝试一种又一种解决的办法,同时给后世留下了众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国家政策的更新,三线建设早已经退出了公众的生活,淡出了人们视野。那些曾经繁华、热闹的三线建设厂区如今变成了一座座隐秘空城。作为我国新时期工业化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这些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具有独特的人文与历史价值,应该受到我们的保护。为此,本文以研究问题为导向,通过文献整理、实地调研、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更新改造策略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化历史
随着长城危机意识的加强,国家对长城保护、维修与复原、管理和利用、旅游开发与保护对策、长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更加重视。本文引入系统论与复杂网络的理论方法,从网络视角建立长城资源研究体系,从资源内在关系的角度量化及分析体系结构,即从资源关联角度把握网络系统的整体特性,对于长城遗产整体性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明代长城遗产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建构长城军事聚落网络结构体系及量化指标体系进行了初
传统村落,是人类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历史文化遗产的宝库。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传统村落呈现经济衰退、人口减少和空心化现象,其保护已刻不容缓。而传统村落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来解决当前保护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成为当务之急。GIS的发展和应用,为此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GIS在我国传统村落保护领域的应用处于探索阶段,尚缺乏包含空间数据信息采集与
近一个世纪以来,火车站一直是中国城市化的中心。因此,历史火车站前广场位于城市核心区内,并与重要的城市中心和功能相连。以天津火车站(TRS)前广场为例,将这些火车站从简单的火车站重新发展一个换乘枢纽,其中站前广场作为单纯火车站基础设施的作用正在发生变化。对当前火车站运动情况的回顾表明了,在创建智能宜居城市的过程中,火车站设计的态度正在从功利主义转变为基于经验的方式,其中火车站作为一个多功能的公共空间
本论文研究了泰国北部,主要旅游城市清迈的兰纳建筑,那里曾是有一百年历史的兰纳王国旧址,有着自身特有的艺术文化、传统和语言,至今还在泰国北上区八个城市流传。泰国北上区的建筑艺术具有传统兰纳建筑的风格,而这种风格正在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逐渐消逝。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传统兰纳建筑的价值和重要性,在建筑设计领域兴起了保护传统兰纳文化的潮流。 导致传统兰纳建筑逐渐消逝的原因有多种,例如:1.已经改变的生
长城作为世界及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具有严密的层次性、整体性、系统性的军事防御体系,但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这个庞大系统的“神经网络”——驿传系统,其原真性和完整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影响到明长城的整体性研究和价值认知研究、以及遗产整体性保护利用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课题基于整体系统观点和空间分析视角,以史料挖掘和实地考察为基础,依托GPS定位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明长城蓟镇、昌镇、宣府镇和真保镇
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校园建设的背景下,高校教学楼面临着越来越迫切的绿色改造需求,同时在改造设计中也存在主动技术和产品堆砌、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评价脱节、改造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BIM技术为高校教学楼的绿色改造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研究如何促进BIM技术与高校教学楼绿色改造设计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究BIM技术在高校教学楼绿色改造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