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中FDI行业内与行业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分析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131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部分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纷纷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一方面是因为外资的进入为其经济增长提供了急需的资金,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确信FDI能够通过溢出效应促进当地生产率的提高。FDI技术溢出特别是行业内溢出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是随着研究方法及数据选取的合理性增强,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了负的溢出效应。这无疑向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们提出了质疑,因此,近年来开始有学者将注意力转移到行业间溢出。本文从行业内和行业间两个方面全面考察了FDI溢出效应。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考察FDI行业内和行业间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各种影响因素。理论分析部分,引入简单的博弈模型来论证相比行业内溢出来说外资企业更愿意提供行业间溢出,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市场结构对行业间溢出的影响;实证分析部分选取长三角地区2002-2006(剔除2004)年制造业企业层面大样本面板数据,分别采用OLS、FE、LP、DEA等各种估计方法对理论分析的假设结论进行检验。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行业间溢出较行业内溢出是更为重要的FDI溢出途径。   行业内溢出发生在同一行业内,外国企业和当地企业之间是竞争者的关系,所以外国企业会尽量阻止这类溢出的发生;然而,对于行业间溢出来说,可以促使成本的降低或者产量的提高,这对外资企业来说是一种收益。所以,当技术溢出成本足够低的情况下,外资企业会愿意为行业间溢出的发生创造条件。   第二,对FDI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论如下:   对技术差距因素的考察发现,随着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的增大,水平溢出效应越明显;而对于后向溢出来说,只有技术差距小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正的后向溢出效应:对于各差距水平的样本组来说,前向溢出均为正。   对外资企业市场导向因素的考察发现,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会产生正的水平溢出,东道国市场导向型样本组中发现了正的后向溢出和前向溢出,而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的后向溢出和前向溢出均不明显。   对外资参与程度因素的考察发现,几乎各种参与程度的外资企业水平溢出均不明显;非外资控股企业产生了正的后向溢出,而外资控股企业后向溢出不明显,独资企业后向溢出为负;对前向溢出的考察几乎都得出了正的结果,尤其是在外资控股企业样本组中正的前向溢出结果更为明显。   对FDI来源国因素的考察发现,各种来源的外资水平溢出均为负,港澳台来源外资产生了正的后向溢出,其它来源外资后向溢出为负,而各种来源外资都会产生正的前向溢出,其它外资较港澳台外资前向溢出结果更显著。   对市场结构影响因素的考察发现,FDI所在行业市场集中度越高,溢出越容易发生,而对上下游行业来说,随着其市场集中度越低,溢出效应越容易发生。   相比之前的研究来说,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全面考察了FDI行业内和行业间溢出效应;实证分析选用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层面面板数据,一方面弥补了目前国内研究几乎都基于行业层面数据的缺憾,另一方面将FDI溢出效应置于产业集群环境下考察,企业间关联更为密切,溢出效应更具代表性;在估计方法上不仅采用了OLS和FE模型,还采用目前最新的LP和DEA估计方法,有效解决了估计的有偏性问题,使结果更具说服力。
其他文献
与传统经济强调标准化大规模生产不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经济强调的是知识的创造及其商业化,而创业活动的兴起是实现新知识创造和商业化的基本驱动力。在创新经济条件下,围绕
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是在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下通过赋予农民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权利,组织和管理农村社会、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制度安排。但是经过多
规避国际金融市场中的汇率风险是世界各个国家都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事实证明,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往往效率更高,其中,在外汇期货市场中,如何确定一个最优
 对采用圆轨道的星座, 目前的研究基本上局限于实际应用方面, 很少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本文首次提出并证明了达到全球连续多重覆盖的充要条件。这对进行星座设计具有积极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