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空预压法及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作为一种新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道路、码头、工民建、机场等工程中。但其理论研究相比于工程实践较落后,不少理论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如:真空预压法的有效加固深度、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法加固效果的差别、真空预压及真空—堆载联合预压下土体的微观结构的变化等问题。 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和微观试验分析,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地基效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通过室内试验模拟了真空预压、堆载预压、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分析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法对不同深度土体的加固效果;在相同的预压荷载下,比较真空预压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对土体的加固效果;对不同围压下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的加固效果以及不同真空压力与堆载压力比值的联合预压下的加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2)通过分析现场试验资料得出,珠江三角洲地区某软基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下的有效加固深度可以达到排水管以下4m;沉降盆曲线的变化除了与边界的密封情况有关,还与加固区土质情况、加载大小等因素有关;在未填土之前的抽真空期间,各深度的孔隙水压力下降速度较快,开始填土后,由于真空负压的抵消作用,超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幅度较小,并且在停止加载后迅速下降。 (3)通过定量分析大量的预压前、真空预压后、堆载预压后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后土样的微观图像发现:真空预压法和堆载预压法的加固效果是可以叠加的;真空预压、堆载预压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后土体颗粒的形状变得狭长;真空预压、堆载预压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后土体颗粒的定向度增大,孔隙的定向度减小;真空预压、堆载预压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后颗粒的平面分布面积增大,孔隙的平面分布面积减小,表明预压后颗粒之间更加密实。最后从微观角度对预压前后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真空预压、堆载预压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之间的加固效果进行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