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居住社区日照标准是为了保证居住建筑室内环境卫生、采光等需求,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和城市规模大小所确定的。自该标准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居住环境的改善。该标准是借鉴与参考了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相关规范及结合了我国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制订的。我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城市面貌已经与改革开放之初的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水平及居民生活需求已与规范制订之初有很大差异,城市居民经过了从最初的拥有住房、享有住房到享有环境的转变。为了更好地改善与提升城市居民生活环境,不得不让我们站在当前及未来发展的角度重新思考日照标准对居民生活环境的现实意义。在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人口大量集中、土地价值迅速上涨,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土地的开发强度,但却忽略了对居住区内居住环境的营造。一方面,已建成社区内大量用作营造公共环境的土地长期处于日照阴影之下,形成了封闭小环境内居民私属的“消极空间”;另一方面,北京市又不得不为创造良好生活环境从有限的土地资源中拿出大量土地建设绿地。“消极空间”与土地供应这一对矛盾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本文主要针对上述问题与矛盾进行讨论,对北京市日照标准与社区公共环境营造之间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在论文研究的过程中运用了文献综述、案例研究、问卷调查、虚拟现实模拟等研究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对北京日照标准和社区公共环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论述,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政策建议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日照标准,在城市建设强度不变的前提下,对改善北京居住区社区公共环境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论文第一章节为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相关概念的辨析和国内外日照标准的研究概述。第二章节对日照标准问题展开论述,通过对北京市城市社区公共环境情况分析、日照标准内涵的解读、国内外日照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现状的对比研究,指出当前我国日照标准与创造优美社区环境之间存在的矛盾与问题。第三章节为案例分析,对北京典型居住社区进行现场踏勘、问卷调查和访谈,探讨居民对社区公共环境营造与日照问题的关注程度,以及居民对社区公共绿地“集中放置”和“对外开放”的敏感程度。第四章节进行日照标准制定的初衷进行讨论,并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设置合理科学日照标准日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讨论社区公共环境在城市规划层面可能的解决办法及政策建议。第五章对社区公共绿地设置的可能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最后为论文的结论与建议部分,通过日照标准的调整和住区社区公共环境的合理布局,希望达到改善居住社区环境和城市街区景观、城市绿色空间的目的,并对未来北京市城市建设规划政策的调整提出了具体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