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结合原位红外分析砷污染物处理过程的初步探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hi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工业含砷废水的过度排放引起了世界范围内严重的砷污染危机,采用科学有效的策略修复砷污染废水已经刻不容缓。吸附法和氧化法是目前治理砷污染的两种主要技术。然而,缺乏科学的认识,尤其是长时间吸附机理的认识,阻碍了我们科学有效地设计吸附剂,从而更加高效地实现砷吸附的去除;缺乏原位实时的监测手段致使我们无法及时有效地控制氧化法中氧化剂的添加量和反应程度。现有的表征分析手段大多操作复杂且环境条件要求高,无法实现原位、实时的分析监测,从而造成药剂的浪费和处理周期的延长。而电化学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环境适用性强、便携等优点,这无疑为实现长时间吸附机制的原位、实时分析和氧化反应进行程度的实时监测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这为实现实时原位在线分析监测提供了可能。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旨在于利用电化学探究长效吸附和氧化除砷过程的电化学信号变化,并结合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对电化学信号变化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为电化学结合原位红外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我们以As(Ⅴ)(H2AsO4-)在赤铁矿上的吸附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化学手段跟踪分析了 As(V)吸附至赤铁矿过程中的开路电位(OCP)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开路电位呈现阶段式变化,即0-1 h开路电位上升,1-6 h开路电位下降,且下降至初始平衡电位之下。随后,我们通过原位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手段原位检测吸附过程中赤铁矿表面的红外信号,发现吸附前期和吸附后期的红外信号有着明显差异,这说明赤铁矿表面砷的吸附模式并非保持不变。实验结果表明,砷最初以内球配位和外球配位的混合模式吸附在赤铁矿表面,但随着吸附时间延长,砷的吸附模式最终转变为主导的内球配位,吸附模式转变对应的时间坐标与之前观察到的电化学信号演变过程一致,说明砷吸附模式的转变是导致开路电位阶段式变化的内在原因。随后,我们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固体红外(FTIR)分析方法相结合,发现后期电位下降至平衡电位以下的实质是外球配位向内球配位转化的同时促进了赤铁矿表面对溶液中游离OH-的重新吸附。本章通过电化学结合原位红外技术阐明了 As(V)在赤铁矿上长效吸附过程的内在转化机制,为我们更好的理解As(V)的吸附去除机制和科学设计吸附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2.我们以实验室模拟的受亚砷污染的水溶液与双氧水的反应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化学手段跟踪分析了双氧水氧化As(Ⅲ)的过程中开路电位的变化,发现开路电位方向上的转变可用来判定实时的修复状态和反应发生程度。在氧化还原反应未完成时,双氧水可一直氧化三价砷,开路电位的方向表现为电位下降,而一旦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完全,电位方向则表现为上升。随后,我们利用ATR-FTIR原位实时检测了双氧水氧化As(Ⅲ)过程中的红外信号,结果显示,当三价砷转化为五价砷的过程基本完成时,对应电位方向会发生改变,即电位方向由上升转为开始下降,这启示我们开路电位方向上的转变可用来判定实时的修复状态和反应过程。本章通过电化学技术实现了受亚砷污染水溶液与氧化剂间反应过程的实时监测,并通过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对其中的化学变化进行了分析,该技术为目前氧化法去除水中砷污染实时分析检测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提供了新的方向。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微分方程的模型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各个方向,数学学者发现非线性的分数阶微分方程相对于整数阶微分方程可以更好地描述自然现象,更好的解释发展规律.由于整数阶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事物所处环境越来越复杂化,提高了信息表达的不确定性。直觉模糊集理论能够很好的诠释人们对客观不确定性事物描述的惯性思维,自提出以来一直备受关注,被应用于模式识别、数据挖掘、信息安全等领域,也成为了决策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直觉模糊集相似性测度旨在描述两个直觉模糊集的接近或相似程度,是近年来直觉模糊集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区间直觉模糊集是直觉模糊集的一种主要扩展形式,已有广
随着现代工业科技的飞速发展,超高速电机在工业、制造业及航空航天领域的需求日益剧增,其应用前景也将越来越广阔。本文以超高速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方法与应用需求为背景,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党的十八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放到事关国家、民族、党和人民命运的位置上,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途径的位置上。邓小
本文主要研究了局部对称伪黎曼流形中线性Weingarten类空子流形,将Cheng-Yau推广的椭圆算子L应用在平均曲率H上得到L(nH),进一步在对外围空间截面曲率做限定时,对L(nH)进行估
重金属镉(Cd)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土壤中的Cd通过植物进入食物链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蔬菜是人体膳食Cd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叶菜类蔬菜对Cd的累积能力高于其他蔬菜,因此在Cd
20世纪70年代以来,除草剂阿特拉津因其良好的除草性能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为农业增产增收带来了较大的贡献。但是在实际除草过程中,只有少部分的阿特拉津能被杂草吸
碳原子因键合方式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维度的碳骨架化合物,当碳原子与少量金属元素结合在一起,又会形成各种带有金属独特性质的金属多碳化物。压力作为热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变量,
痕量有机化合物(TOrCs)因其在微量浓度下具有生理活性,对水资源和人体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其他膜分离技术相比,正渗透(FO)具有能耗低、回收率高、较好的抗污染能力以及对TOrCs良好的截留作用等特点,被人们广泛认为是处理污染水体的有效新技术。界面聚合法是目前制备复合正渗透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制得的传统复合正渗透膜存在水通量低、反向盐通量较大等问题。基于界面聚合法,本文
近年来,随着锑工业不断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锑生产国,同时发生的地表水源锑污染问题亦较为突出。在水环境中锑通常以正三价和正五价的形式存在,Sb(Ⅲ)较Sb(Ⅴ)具有更大的溶解性、流动性和毒性。本文利用加载絮凝–超滤联用工艺处理腐殖酸–Sb(Ⅲ)复合污染的模拟水样,对该联用工艺的处理效果及膜污染控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研究考察混凝剂的投量、助凝剂的投量、pH值和微砂投量等因素对该联用工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