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白华(1897-1986),现代著名诗人、哲学家、艺术学家、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研究,以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哲学观为源头,以中国五千多年的艺术精品为基础,以西方美学、哲学、艺术学、心理学研究为参照,以训练有素的哲学思维与直觉体悟的审美方法相结合,发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独特价值——体现中国传统生命意识,关注人生,关注人格美,从而揭示出中国美学研究的民族特色及其在世界美学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研究从一开始就是为人生的。由此,本文力求以“为人生的美学”为线索,去探询宗白华美学思想中对人生价值与意义、对人格美的关注。审美的理想,在宗先生看来,是理想的人格,艺术化的人生态度。这也就是说人格的美,理想的人格,既是宗白华先生的审美理想,也是艺术理想、生活理想。这样,他就把人生与审美,与艺术、与哲学联系在了一起。从而提出了艺术的人生观。这种理想的艺术的人生范本,在中国古代,是晋人的美;在西方,是歌德的进取精神。
艺术以人格的美为表征,人格又以宇宙观哲学观为基础。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宇宙意识决定了什么样的人格才是理想的人格,同时也就决定了什么样的艺术才是理想的艺术。所以,在宗先生看来,中西方艺术与美学的区别关键,在于宇宙意识的不同。是中国人所特有的宇宙意识决定了中国人特有的美感理想,从而影响了中国传统艺术独具特色。
那么,审美意识是如何与宇宙意识联系起来的呢?在宗白华的美学思想里,是通过同样具有节律感、运动感的音乐意识将审美意识与宇宙意识联系了起来。宇宙本身是运动的、有节奏的、和谐的秩序;所以,美的人生与艺术也应该是有节奏的、和谐的秩序。因此,人格美与艺术美都表现了这种节奏感、旋律感,表现了这种和谐与秩序。
这种具有音乐性的宇宙意识,使中国传统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意境。宗先生的艺术意境论,指的是人与世界接触时因发生了不同层次的关系而产生的不同境界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化景为情,融情于景,使客观景物作我主观情思的象征;境与神会,美在神韵,“万趣融其神思”。宗先生认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创造意境的两个基本条件。所以,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层深的创构。其最高灵境的启示,映射着人格的高尚情调,反映着艺术家的宇宙观哲学观。于是,哲学境界、人生境界与艺术境界,在此得到圆满的融合。
由于艺术意境是由宇宙意识决定的,而宇宙意识与艺术意境相通于音乐节奏,所以中国传统艺术各门类相通于音乐,相通于“舞”。这种宇宙意识使得中国艺术不采取焦点透视法,而更青睐于散点透视法,从而表现其与宇宙相通的节奏与旋律。也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国艺术中所运用的空白,不是什么也没有的顽空,而是大化流行、创化万物生命的源泉。空白的运用,使心灵情思化为节奏,与宇宙创化生命的节奏相体合,使宇宙节奏、精神节奏与艺术节奏巧妙的融合在艺术形式里。
由此可见,宗先生的艺术意境论,将宇宙意识、人生理想与艺术表现综合在了一起,其源头在于现实人生,其目的仍在于人生实际。所以,人生的创造应当像艺术的创造,人生的态度应当像欣赏艺术作品的态度。在艺术境界论与人生艺术化方面,与宗白华先生同时代的朱光潜先生也有相关类似看法。因此,有必要将两位美学老人的观点做一下比较,从中可以见出真正的美学正是“为人生”的美学。
除引言与结语外,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引言,主要综述了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的状况,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视角,力求紧紧把握住“为人生的美学”这条线索,去探询宗白华美学思想中对人生价值与意义、对人格美的关注。本文的第一部分,从时代的历史的理论的及个人的角度来论述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研究从一开始就是“为人生”,从而提出宗先生艺术化的人生态度。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宗白华美学思想中艺术化人生态度的两大范本——晋人的美和歌德的进取精神,来说明宗先生美学思想中,对人格美及艺术人生观的重视。第三部分,比较分析宗白华先生所指出的中西方不同的宇宙意识,及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天人合一”对中国崇尚自然的美学特色的影响。第四部分,从意境是艺术化人生的最高境界的角度着重分析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的艺术意境论,以及散点透视法、空白的运用及中国各门类艺术通于“舞”的意境特色。第五部分,比较了朱光潜先生在艺术境界论和艺术的人生观方面与宗白华先生的异同,强调指出美学研究殊途同归,起点与终点都在于现实人生。第六部分,指出宗白华先生“为人生的美学”研究对于社会生活的现实意义、价值和当代启示。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得出结论,人生艺术化与艺术人生化的主张,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探究,对人格精神美的关注,使宗白华美学思想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诗意感悟与哲理情思,使他的美学研究成为名符其实的“为人生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