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所以,课程研究始终是西方教育理论的中心论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愈来愈受到重视,目前多元化的课程改革体系已经形成。高师课程是课程的子概念,指高等师范院校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学生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工作和师范学生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从建立之初到现在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清末的初建时期、民国的艰难发展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蓬勃发展时期,其间改革、发展是永恒的主题。高师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更是如此,尤其在民国37年的历史里,我国的高师课程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为新中国的高师课程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高师课程改革,总结其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促进我国当前高师课程改革,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民国时期高师课程改革的历程。为了研究方便,笔者将民国时期的高师课程改革分三个阶段进行了考察,即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22年“新学制”颁布,从1922年“新学制”颁行至1938年颁布《师范学院规程》,从1938年颁布《师范学院规程》至1949年国民党政府垮台。在每一个阶段,分别对高师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进行了论述。 第二部分,对民国时期高师课程改革的评析。笔者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践三个方面对民国时期高师课程改革做了评析,特别对其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 第三部分,民国时期高师课程改革的启示。在前两部分论述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民国时期高师课程改革对当前我国高师课程的启示:首先,优化课程结构,整合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和学术性。提出了拓展课程类型、全面培养和发展高师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科目内容的宽厚性、学术性和专业性,进一步增加选修课程、多给学生以选择的机会等三条优化课程结构的措施。其次,改革高师课程内容,实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从拓宽普通文化课程、调整学科专业课程、强化教育学科课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最后,政府重视和舆论导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