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自然环境、历史渊源,而且也承载着该民族的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信息。由于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翻译是一种人的思维活动,隐喻和翻译的基本原则就有许多共同点,因此,现代隐喻理论的一些观点对翻译理论研究定然有许多启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话语中,但由于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文化上的差异,隐喻的含义有时并不完全相同,这种差异决定了隐喻理解的多样性,那么隐喻应如何进行翻译才能准确有效地传达这一信息,忠实、完整地再现原语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翻译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对隐喻做出了全新的解释—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它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翻译活动是一个涉及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示意—推理的语言交际行为,该推理模式可以为隐喻的翻译提供重要的启示。认知语言学理论摆脱了传统翻译中因“对等”概念而存在的“直译”与“意译”之间无休止的纷争,为翻译人员提供了翻译方法的新视角。《围城》是中国在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隐喻的运用为这本小说增色不少。珍妮·凯利和美籍华人茅国权所译的该小说的英译本堪称佳译,但其中对隐喻的处理多采取的直译。此种翻译的优点不言而喻,但能否为目的语的受众所接受尚不得知。本文从认知学理论角度出发,结合相关理论,对隐喻翻译进行了研究,在对隐喻理论和认知学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后,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与联系,用大量的实例,以认知学理论为基础对其中隐喻的翻译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通过对《围城》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的研究和归纳,提出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解决隐喻翻译障碍的可能途径。就翻译方法而言,因为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文化内涵丰富,直译法总是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其后是替换、意译与直译相结合。毕竟,翻译是一个复杂的现象,任何角度对翻译的探讨都只是从某一具体的视角去看待同一事情。本文只是从认知语言学和其相关的理论角度对隐喻翻译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将来还需要作更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