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我院自2009年2月开始应用SCMC-AML-2009方案治疗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发现小于2岁儿童预后较好,为此进行研究希望进一步了解高三尖杉酯碱对这部分患儿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此外,已知NUDT15和巯嘌呤细胞毒性相关,而SCMC-AML-2009A组的维持治疗中包含了巯嘌呤,因此其基因型对这部分病人的疗效及毒副作用的影响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之一。方法:SCMC-AML-2009方案包括以蒽环类药物、阿糖胞苷为主的A方案和以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为主的B方案。通过收集A组21例、B组26例小于2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该群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初步分析高三尖杉酯碱的疗效及骨髓毒副作用。此外,通过A组99例、B组9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缓解期骨髓样本抽取DNA检测NUDT15基因分型及相应的临床资料收集,初步探讨NUDT15基因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影响。结果:47例小于2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中,38人在一疗程后获得缓解,35人获得长期持续缓解,9人复发。B组病人无事件生存率(84.6%±7.1%)高于A组(65.0%±10.7%),但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113)。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期间,B组病人感染发生率较低(P=0.001),且白细胞<1.0*10~9持续时间、粒细胞<0.5*10~9持续时间、血小板<50*10~9时间均短于A组病人。19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中,NUDT15(c.415C>T)发生频率为15.5%。A方案99例病人中,TC/TT组与CC组病人巯嘌呤使用剂量相同,但是在骨髓抑制程度上强于CC组。不同基因型间,5年EFS无明显统计学差异(CC vs.TC/TT:68.4%±5.4%vs.51.4%±12.3%,P=0.390),但变异组复发率更高(P=0.036)。结论:HHT为主干的化疗方案能够有效治疗小于2岁AML患儿,且骨髓抑制程度较轻,感染风险相对较小;是否比蒽环类药物疗效更佳有待进一步验证。NUDT15基因变异患儿对巯嘌呤敏感性提升,NUDT15可能能通过影响巯嘌呤代谢影响患儿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