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恩美花费五年时间精心打造的长篇小说《沉没之鱼》代表了她近年来创作上的一个高峰。从1989年第一部作品《喜福会》问世以来,到后来的《灶神之妻》、《灵感女孩》和《接骨师之女》,谭恩美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即对华人家庭中母女关系的描写,同时涉及到华人移民的身份问题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等问题。但是在《沉没之鱼》中,谭恩美却对这些问题有了大胆的突破和超越,显示了她在创作题材和跨文化视野上的重大变化。本文从文本细读入手,用生态批评的方法对谭恩美的小说《沉没之鱼》进行探究解读,通过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物自身发生的变化,来升华文章回归的主题。文章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前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结论。前言部分主要包括作者谭恩美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小说《沉没之鱼》的主要内容,以及小说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同时对生态批评的定义及发展研究进行了介绍。这部分也展示了谭恩美小说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一章到第三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一章分析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人类对大自然造成的破坏。通过越南政府对当地自然资源的过渡开采,来表现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同时,作者也批评了美国游客们在旅行中对自然造成的破坏。第二,文章指出人类现代文明不仅破坏了美丽的大自然,还造成了社会的等级分化,从而间离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了追求最大的利润,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和残酷。第三点分析了人类精神的扭曲。在小说中,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的失衡和人类精神的破损同时展开。小说中的这群美国游客正是现代文明中的“失落群体”,虽然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他们从生理到心理都处于一种不太正常的形态。第二章从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三个角度展现了小说中对自然的发现。首先是人类对自然的憧憬向往。通过对丽江,云南地区和香格里拉美丽风景的描述,来展示人们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通过美国旅行团在原始森林中不自觉的探险、发现,来体现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发现及深入。作者在这种发现之旅中陈述了一种平等的、对话的、和谐的理想。其次,文章探讨了小说中呈现出来的社会中复杂的矛盾。最后,文章对旅行过程中人物自身逐渐发生的转变进行了分析。第三章讲述了自然的回归。一是平等和谐的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文章分析了小说结尾处美国旅行团对自然的领悟。在森林里所有的动物植物就像人类的兄弟姐妹一样,和人类和谐相处。人类不再是主宰自然万物的中心。自然的价值不是以人类的经济利益来衡量的,而是它们本身的价值。其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回归,旅行团员彼此之间最终相互关爱、相互帮助。最后,通过对爱的顿悟和心理的疗伤,每一个旅行者自身都实现了精神上的回归。结论部分指出谭恩美的小说创作以关心人与人的关系开始,同时关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其小说中越来越重要的主题,体现了她作为当代美国作家对当今人类与世界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所作出的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