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联理论看《呼兰河传》英译本中的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策略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YouNeverCh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这部小说向读者呈现了中国东北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状况。因此,这本书中存在很多文化缺省现象。这部小说只有一个英译本,译者为著名翻译家葛浩文。葛浩文至今已将很多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译成英文,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呼兰河传》英译本中,尽管葛浩文未能传达原文中全部文化差异,但是整体来说,原文中的文化缺省都得到了合适的处理,目标读者可以理解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本文用关联理论对《呼兰河传》中的文化缺省进行研究。作者认为关联理论对翻译现象有很强的解释力,她利用关联理论解释了文化缺省现象以及译者的在翻译过程中所运用的补偿策略。在本文中,作者采取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作品《呼兰河传》中文化缺省的典型例子,并按照奈达关于文化的分类把这些例子进行了相应的分类,然后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作者展示并分析了葛浩文采取的翻译补偿策略。经过分析,本文指出由于原文作者与译文目标读者之间存在文化背景的差异,译文目标读者无法获得和原文目标读者一样的艺术和文学享受。因此,根据关联理论,对于文化缺省现象的处理,译者的任务是根据上下文选择必要的翻译补偿策略,以获得最佳关联。此外,译者需要对译文做一些调整以明示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只有这样,原文作者运用文化缺省的艺术目的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本文作者试图探索关联理论对文化缺省翻译的解释力,她选取了《呼兰河传》中的文化缺省翻译案例,并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归纳了葛浩文先生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缺省现象采取的补偿措施。希望本文对萧红作品外译的研究,以及涉及大量文化缺省现象的其他文学作品外译的研究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以挪威作家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为语料,对主要人物娜拉与海尔茂之间的对话进行人际意义研究。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戏剧主题以及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入侵检测技术已成为网络安全领域内的研究热点.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异常检测方法,并通过实验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性能评估.实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北京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城市战略定位,着力疏功能、调结构、转方式,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释放改革创新活力,上半年全市经济虽面临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抗战时期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不仅起到了凝聚民心、团结抗战的作用,而且也展现了古代文学研究工作者在血与火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