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从学段的角度看,经历了从高中到初中再推广到小学的过程;从实施教学的技术条件的角度来看,已经和正在经历从高技术条件的地区向低技术条件的地区扩展的过程。相应的,现有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也是更多的考虑对高年级段、高技术条件下的地区和人群的适应,而对于低技术条件下的使用者来说,现有教材中存在着诸如难度大、内容陈旧、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等问题。本文通过大量文献分析、结合教材编写的实践,对如何遴选适合低技术条件的信息技术教材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本文首先基于文献分析对低技术条件进行了归类和阐释,将全国的技术条件大致分为五类,对每一类技术条件的状况和代表地区进行了总结描述,把其中第四类——低技术条件作为本论文的研究范围。本论文建构出三大教材内容遴选策略,这三大策略均是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基本指导思想,以低技术条件为中心设计的。一方面,从静态的角度出发,将低技术条件下影响教材内容的因素分为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两大类,针对物的因素,建构出了替代遴选策略,针对人的因素,建构出了层级遴选策略;另一方面,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建构出了综合指导遴选策略。这些策略对于低技术条件下的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具有参考和指导价值,有利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实现信息技术教材的多样化,增强教材的地区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