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了解天津地区错(牙合)畸形患者中偏颌畸形的患病率极其临床特征,揭示各类错(牙合)与偏颌畸形的关系及下颌偏斜的临床特点;探讨髁突及升支结构不对称对下颌偏斜的影响;分析下颌偏斜患者的(牙合)颌面特征及牙弓的偏斜是否会直接影响颜面部的对称性。研究一天津地区错(牙合)畸形中偏颌畸形的患病率及临床特征的研究研究对象与方法:选取2005年9月~2007年3月在天津市口腔医院就诊的2384名患者,计算偏颌畸形的患病率、性别差异,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1.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偏颌畸形患者61名,天津地区偏颌畸形的患病率为2.6%。2.天津地区下颌偏斜在各类错(牙合)畸形中的患病率性别有显著性差异。3.在所有的错(牙合)类型中,Ⅲ类错(牙合)中下颌偏斜的患病率最高,其次为Ⅰ类错(牙合),最后为Ⅱ类错(牙合)。4.下颌向左偏斜的患病率要高于向右偏斜的患病率。5.下颌偏斜患者多伴有前牙或后牙的反(牙合)。研究二髁突及升支结构不对称与下颌偏斜的相关性研究研究对象与方法:病例选取来源于研究一,选取下颌偏斜患者23例作为实验组,选取面部对称的个别正常(牙合)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测量全颌曲面断层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自身两侧垂直高度的差异,以及两组之间垂直部位偏斜系数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偏斜侧和非偏斜侧垂直高度及升支高度差别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两侧垂直高度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髁突+升支偏斜系数、髁突偏斜系数都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升支偏斜系数的比较在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研究三下颌偏斜患者(牙合)颌面特征的相关性研究:研究对象与方法:病例选取,来源于研究一中下颌偏斜患者,男9名,女12名。结果1.模型测量:(1)上颌偏斜侧的牙弓宽度要大于非偏斜侧的牙弓宽度,上颌尖牙、第一双尖牙偏斜侧与非偏斜侧牙弓宽度的对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第二双尖牙偏斜侧与非偏斜侧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2)下颌偏斜侧的牙弓宽度要窄于非偏斜侧的牙弓宽度,下颌尖牙偏斜侧与非偏斜侧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偏斜侧与非偏斜侧牙弓宽度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正位片测量:Anter、Lo、Zyg、Nas点与面部中线的距离两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Mas点两侧对比有显著性差异;Go、Max点两侧对比有高度的显著性差异。3.牙弓非对称程度与面部非对称程度的相关性:在上下牙弓的非对称程度的相关性研究中,上下牙弓之间无相关性,而上颌各相邻牙之间有相关性;下颌各相邻牙之间也有相关性;在上下牙弓的非对称程度与面部的非对称程度的研究中发现上颌的尖牙,第一前磨牙与下颌骨下颌角部位的偏斜程度相关性显著,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的偏斜程度与上颌基骨偏斜程度的相关性显著,下颌的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与下颌骨下颌角部位的偏斜程度相关性显著。结论1.天津地区各类错(牙合)中下颌偏斜畸形的患病率为2.6%,显著低于其他地区;男女性别有显著性差异,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下颌左偏患病率比右偏患病率要高;AngleⅢ类错(牙合)伴有下颌偏斜畸形的患病率最高,其次为AngleⅠ类错(牙合),最后为AngleⅡ类错(牙合);下颌偏斜畸形患者多伴有前牙或后牙的反(牙合)。2.下颌偏斜主要发生在下颌的升支部位;两侧髁突的不协调是引起下颌偏斜的主要因素之一,临床中对有可能使髁突产生适应性改建的因素应及时去除。3.下颌偏斜患者上颌牙弓偏斜侧的牙弓宽度要大于对侧的牙弓宽度;下颌牙弓偏斜侧的牙弓宽度要小于对侧的牙弓宽度;偏斜主要发生在面下1/3部位;牙弓的不对称主要影响颜面部面下1/3的对称性,而不会影响面上2/3的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