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河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河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增大,导致辽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维持之间竞争性用水的矛盾逐步加剧,流域局部地区需水要求得不到满足,生态环境逐步退化,社会经济发展受到约束。目前国内的水资源管理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多家管水”的局面、水资源开发欠缺对生态保护的考虑等,使水资源的管理缺乏系统性,统筹性。因此,本文从管理结构体系框架的角度,将流域划分为不同的环境流量管理分区,用来识别流域生态对环境流量的需求特征以及社会用水对其造成的影响特征;依据环境流量功能特征,将环境流量划分为不同的流量组分,针对满足环境流量的功能要求,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计算每个环境流量组分的标准值;以水库作为环境流量的控制节点,结合管理分区在流域内的上下连通性,对环境流量标准进行调整,确保上游区域流量在满足自身要求的同时也能满足下游需求;结合社会用水对环境流量产生的影响,通过调整社会用水的保证率,协调社会用水与环境流量需求的竞争用水关系,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性目标,为流域的环境流量管理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本文对国内外环境流量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基于能够反映辽河流域环境流量需求空间差异的分区指标体系对这个辽河流域进行分区,将辽、浑、太三个流域各自划分成五个管理分区,共计15个管理分区。由于每个分区所具备的指标要素都能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管理结构框架,使每个管理分区能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子管理区域。依据美国德克萨斯州环境流量管理研究,确定了环境流量的四个组分:生存流量、基础流量、高流量脉冲、漫滩流。依据各流量组分的功能需求的环境流量特征,制定相应的计算方式,从而确定满足各项组分环境流量标准。结合每个流域内分区上下游河道纵向连通性,给定辽浑太流域的整体环境流量保障需求标准值。计算结果通过tennant法进行验证,证明计算结果是切实,有效,可行。最后,利用MIKE BASIN工具,构建流域水资源整体协调模型,通过模拟运算得到各种情景下的水资源配置结果,制定社会用水协调规则,模拟分析不同情景下的环境流量的保障情况。 通过分区、分类、分级、分期,这“四分”环境流量保障标准的计算与流域整体协调模型的构建为长期有效地开展环境流量管理,协调社会-生态竞争用水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