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anhapp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民营企业近些年飞速发展,已经成为支撑我国经济成长的引擎和最具潜力的部门。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积极性大为增长,进步很快,且创新成绩卓然。这可以从民营企业近些年在研发投入上的增长、品牌竞争力的提高、专利申请量的增加等得到证实。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拓宽就业途径、优化所有制结构及拉动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增长及就业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国的经济大省一般也是民营经济大省,这些省不但自身基本不存在下岗失业问题,而且还吸纳了大量的外省劳动力。同时我们也看到,民营企业在进一步的发展壮大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这除了政策体制方面的原因以外,民营企业本身也不同程度存在着如自主创新能力弱、生产集约化不高、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
  正是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一些国家企业技术创新的历史及经验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能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措施。然后通过大量的实证和案例的研究,对我国目前民营企业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寻找制约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部因素,最后借鉴国内外企业的先进经验,探讨如何采取相关的措施及制度保障,提高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创新效果。
  本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了美国、日本、韩国及印度企业的创新经验及教训。它们国情各异、科研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都有很大差异,但企业都能在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并善于根据本自身状况选择和调整创新战略,营造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政府也在其中都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扶持作用。这些都给我国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本文用实证和统计的方法,利用大量的调查数据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进行了各个层面研究。首先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专利申请、品牌竞争力情况;然后对集群和区域的创新力现状进行分析。目前我国各地的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其中大多数企业都属民营(中小型)企业,产业集群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拉动地方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对集群和区域的创新力的研究也能够从一个侧面体现民营企业的创新现状。本文还从民营企业的创新模式及影响因素、创新的动力和信息来源、影响创新效果和成功的因素等角度对民营企业进行更为具体深层次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的政策环境也开始得到改善。对民营企业相关政策进行研究,利于在以后对其进行完善,以使其更好地发挥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保障作用。民营企业虽然在技术创新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它还存在着某些问题,本文对此也进行了阐述。
  针对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现状,本文着重分析了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障碍因素。提出民营企业的规模、体制优势使它更倾向并且更善于创新,同时它自身的某些因素如创新意识、能力、产权特征、资金缺乏等因素以及遭遇的“非国民待遇”、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市场发育等外部环境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热情及效果。
  本文通过对处于传统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几个民营企业成功创新的案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得到提升和做大做强。不管是处于传统产业,还是处于高科技产业,民营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经济实力,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选择合适的创新策略来提高自身产品的品质或生产出更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实力的增强,传统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很多企业可以同时拥有两个以上的主营业务,传统产业也应该逐步运用高新技术来进行改造和提升。对于我国广大的民营企业,特别是那些缺乏技术和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渐进式技术创新是不断提升企业实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注重对原有知识与技术的积累,注重各种形式的学习与模仿是渐进创新成功的关键。从创新内容来讲,应以工艺创新为主,这也是和我国民营企业的创新现状相吻合的。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经验的基础上,对提高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提出民营企业首先要转变对创新的错误认识,要敢于创新。要根据自身技术能力、本行业的技术供给情况及特征选择恰当的创新战略和方式,注重对员工的激励、培育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等成功因素,循序渐进地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而政府和社会也应该为之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其他文献
姚广孝以在燕王朱棣夺取帝位的“靖难之役”中“论功第一”而闻名于世,同时在宗教、文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也有突出表现,为元末明初的杰出僧人。本文通过发掘与利用姚广孝的诗文、著述,以及碑刻、实录、文集等原始史料,对姚广孝的生平与交往进行了全面研究,对各种以讹传讹的史事进行了考辨,澄清了许多基本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主要包括:  1.利用新发现的姚广孝所撰《相城妙智庵姚氏祠堂记》,补充与完善了《相城小志
学位
20世纪总体上却是一个拒斥形而上学而强调分析实证的时代,然而就在人们拒斥形而上学的同时,形而上学对20世纪依然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非常重要的。新的世纪哲学界的状况已不同于上个世纪,自上世纪以来,先是逻辑实证主义方法出现了松动的迹象,蒯因和斯特劳森都从分析哲学内部开始向形而上学和本体论回诉,流行于欧洲的存在主义最终失去了新颖性。这些都预示了形而上学和本体论复兴的希望。更为重要的是,当人们成醉于了学科
“政者,正也”,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天下一统于居正之王者,而后德位合,名分定,僭越息。好的政治秩序是人人各得其所,各守其分。春秋礼崩乐坏之世,政治生活显露出残酷一面,普遍之僭越乃其表现形式。匡正此无道与僭越,使政复归于正是孔子孜孜以求的。孔门师弟与季氏政权有过多次交往,与僭越者——季氏之交往是正政的重要切入点之一。交往过程涵摄了僭越与名分、德与位、政与正的问题。僭名越位即是德位之不相称,孔
学位
窥基(632-682),又名“大乘基”,世称“慈恩大师”,是玄奘法师最重要的弟子、唐初法相唯识宗的高僧,法相唯识宗尊其为汉地的第二代祖师。窥基法师参加了玄奘法师的译场,参与翻译了许多佛教经论,是玄奘法师的得力助手和得意门生。在玄奘法师圆寂之后,窥基法师成为了法相唯识宗的代表人物,他对很多佛教经论进行了注释,使得法相唯识宗的教理系统正式确立起来。  由于玄奘法师是一位“述而不作”的佛教大翻译家,他穷
学位
理解马克思的"拜物教"概念,必须把作为"社会存在"的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拜物教性质"与作为"社会意识"的"拜物教观念"明确区分开来。前者是指在商品世界里,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的形式。后者是前者的必然产物,它是指人们把物所获得的社会形式规定性看作物作为物"天然地"具有的属性,从而使物在人们的头脑中神秘化了。也就是说,"拜物教观念"实际上是一种"错认"。有必要把
学位
本文以徐悲鸿的风景油画作为研究个案,在较为充分的文献研究和图像调查的基础之上,采用艺术风格学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徐悲鸿风景油画的统计、考证、归类、动因、创作观、技法、形式语言、风格、民族化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学术研究。之所以将徐悲鸿的风景油画作为选题,一方面是因为徐悲鸿作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其风景油画具有较大的学术研究价值,从而成为20世纪上半期中国风景油画发展与探索的个案代表;另一
学位
“心灵”在拉丁语中的原初意义是“精神”和“灵魂”,而被荣格的心理学体系意指为人格的总体。在现代,“心灵”演化为“心理”的意义。故而本文所涉及的美术创作的心灵,就是指涵盖有意识和潜意识心灵的人格心理总体。  伴随现代社会的理性被过度强化,导致心理和社会文化生态的失衡,并且有关于感性的美术和创作相对地被忽视,故而人的本质心灵逐渐迷失。尤其在中国当代的美术创作中,火爆的美术市场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美术市场的
学位
在东晋、宋、齐、梁、陈的宗教舞台上,中国比丘尼担当了重要角色,她们是佛教发展的受益者,又以自身的才华及品行影响上层社会,促进佛教发展。她们来往宫廷与民间、讲学布道、以行动诠释佛教对于生命的意义。  比丘尼丰富了东晋南朝的社会文化形态,但也只有植根于当时包容并纳的文化语境中,其重要性才得以显现。东晋、宋、齐、梁、陈的比丘尼,在南方士族文化语境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和宗教特征:擅义理、重思辨、严
学位
《聊斋志异》在中国文学史、中国美学史、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自其问世以来,就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从清代评点到现代论说,关于《聊斋志异》的研究已经蔚为大观。学术界对《聊斋志异》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植物形象在《聊斋志异》形象整体中的地位,尚未曾涉及。在主要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作品形象等方面去研究《聊斋志异》的论著中,虽然会涉及到一些植物形象,但植
学位
汉娜·阿伦特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异化了的、危机四伏的世界,其中最主要的危机是“政治”的危机。极权主义是现代“政治”的危机的极端典型,现代“政治”与真正的政治相去甚远,完全退化成了一种工具,她认为真正的“政治”的原型是古希腊城邦生活,在古希腊城邦,政治被看成是人最重要的存在方式,政治是人之为人最基本的“人的条件”。政治活动也是公民追求伟大的业绩和不朽的名声重要渠道。为了阐明自己的政治概念,阿伦特把人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