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病变(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Syndrome, radiculopathy type)是疼痛科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很多,其中微创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临床效果优良且并发症少等优点,可能成为未来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趋势。胶原酶可特异溶解间盘组织的髓核及外层纤维环的胶原纤维,临床上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微创介入胶原酶溶核术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逐渐得到推广微创介入后入路颈椎旁胶原酶溶核术目前应用广泛,但尚缺乏较大规模的病例回顾性研究和循证医学支持。本研究旨在通过经后入路颈椎旁胶原酶溶核术治疗的412名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规范性随访结果的分析,评价本介入治疗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病变)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综合文献拟定的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与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入组患者。术前获得412名患者的介入治疗前总病程(年):以2年为划分标准,将患者分为病程长者和病程短者;介入治疗前影像表现:将入组患者分为影像表现单纯者(单纯膨出与单纯突出或二者合并存在)和存在复合病变者(轻度骨赘形成;轻度小关节增生;轻度黄韧带肥厚等);突出物CT值(Hu):以90Hu为标准,分为高CT值者与低CT值者;间盘突出数目(个):分为数目少者(双盘及单盘)与数目多者(三盘及三盘以上)。术后规范随访获得术后不同时段(介入治疗前,介入治疗后1天,3天,7天,2周,4周,6周,0.5年,1年,2年)VAS评分。随访终点时以Mac Nab量表评分系统评价最终疗效。统计学分析得本介入治疗手术的优秀率,临床显效率及突出物CT值等各因素对最终Mac Nab量表评分的不同影响。结果在本随访研究中,本介入手术的优秀率为150/412,36%,临床显效率为368/412,89%。介入治疗后不同时段的VAS评分与介入治疗前VAS评分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病程(χ2=9.547,P=0.034),突出物CT值(χ2=27.638,P=0.001),介入治疗前影像表现(χ2=22.636,P=0.012)及间盘突出数目(χ2=42.534,P=0.025)均与随访结束时Mac Nab量表评分存在关联关系,而性别比例(χ2=10.658,P=0.0540)与之未见关联关系。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突出物CT值(OR 6.128,95%CI 2.168-17.321)与介入治疗前影像表现(OR 0.062,95%C10.007-0.544)是随访终点Mac Nab量表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胶原酶颈椎旁后入路介入手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病变)的有效疗法。2.突出物CT值与介入治疗前影像表现是影响介入治疗手术的的独立因素。3.突出物CT值可作为预测颈椎旁后入路介入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客观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