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和风险的影响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00789563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业务逐渐扩张到更多的领域,金融创新在为银行带来更大利润空间的同时,也使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被推到越来越高的位置。1988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的《巴塞尔资本协议》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对银行风险管理建立了一套统一的标准。我国也根据资本协议在2004年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旨在建立一套既与国际标准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资本监管制度。   本文利用我国已上市的14家商业银行2004年至2008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实证的方法分析资本充足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具体将我国的商业银行划分为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及城市商业银行三个类别,分别分析资本充足监管压力对商业银行资本和风险选择行为的影响,以及对商业自身风险大小的影响。希望从中考察巴塞尔资本充足监管在我国的实施效果如何,对我国银行的资本监管是否有效。   实证的结果表明:1.从总体来说,资本监管可以有效的提高银行资本充足水平。2.资本充足监管对7家股份制银行和3家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均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可以有效降低4家国有银行业务承担的风险水平。3.资本监管可以有效提高银行的安全性。而国有银行的安全性又高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
其他文献
新一轮电信重组方案公布,3G牌照明确发放,3G商用启动,电信产业的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移动、新联通、新电信3大运营商同时拥有了固定和移动的运营资质,电信运营商步入
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中的重要分支,被视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先导性产业。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壮大,不仅对奠定产业发展基础、推动社会信息化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助于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方向,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由于信息技术产业自身的固有特点和发展现状,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市场需求可观,但资本获取能力有限,发展不确定性很高。私募股权投资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投资工
学位
随着经济的国际化发展,产业链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国内经济体系,而是由多个国家的企业链结而成,而发达国家往往控制着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上下游的利润分配是衡量跨国链主产业控制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稳步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升,可以说我们正走在实现全面小康水平的道路上。然而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食品安全领域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