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开发新能源和控制全球环境污染逐渐成为人类未来面临的两大挑战。消除环境污染和缓解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开发氢能,如何实现绿氢正成为全球氢气能源发展的焦点。塑料因其耐久性和低成本而被广泛应用,在长期的风化过程中破碎成更小的塑料碎片,造成更大的潜在危害。因此,人们致力于通过光催化氧化工艺,通过开发新型光催化纳米材料,实现微塑料的有效降解与同步产氢。本文以二聚氰胺、硫酸锌和氢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808434); 陕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8JQ5129);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8JK045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开发新能源和控制全球环境污染逐渐成为人类未来面临的两大挑战。消除环境污染和缓解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开发氢能,如何实现绿氢正成为全球氢气能源发展的焦点。塑料因其耐久性和低成本而被广泛应用,在长期的风化过程中破碎成更小的塑料碎片,造成更大的潜在危害。因此,人们致力于通过光催化氧化工艺,通过开发新型光催化纳米材料,实现微塑料的有效降解与同步产氢。本文以二聚氰胺、硫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前驱体,以包裹铁的碳纳米管为磁介质,通过煅烧和超声浸渍两步法制备了可见光复合催化剂ZCNCNFe-10。利用双密度分离法提取洗面奶中的微塑料并在水环境中进行光催化降解,对降解过程中的多种变量分别进行了详细探究,并测定了复合材料的产氢量,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有以下三点:(1)采用简单的超声浸渍法制备了复合光催化剂ZnO/C3N4-Cg/CNFe,利用UV-vis光谱证明光吸收范围被扩宽至全可见光区域,超过单一材料ZnO(388 nm)和g-C3N4(450 nm)的光吸收边界。将磁性碳纳米管(CNFe)与ZnO/C3N4-Cg进行了不同质量比的掺杂(3%、7%、10%),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磁性能和微塑料的降解效率随CNFe掺杂比例的升高而逐渐提高,但产氢速率降低。为了兼顾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并便于后续的循环利用,将CNFe掺杂比例确定为10%。(2)对复合纳米材料的表面形态、化学结构、官能团、吸光度、光电特性、热稳定性和磁性能通过各种表征手段进行分析。采用双密度分离法成功提取洗面奶中的微塑料,为了确定微塑料的种类,分析其表面化学状态和热稳定性,对微塑料进行了SEM、FTIR、XRD、XPS、粒度分析和TGA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取的微塑料为聚乙烯。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对聚乙烯微塑料降解效率的影响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ZCNCNFe-10/PMS体系中,当光强约为200 m W/cm~2(λ>420 nm),微塑料初始浓度为0.5 g/L,向反应溶液中投加5 m M过氧单硫酸盐(PMS)和200 mg ZCNCNFe-10,10 h内聚乙烯微塑料的降解效率为22.3%。反应体系中在降解微塑料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活性氧化物种(ROS)利用自由基淬灭实验以及电子顺磁共振谱(EPR)测定。结果表明,活性氧化物种对微塑料降解的贡献程度依次为~1O2>SO4·->h+,提出了ZCNCNFe-10/PMS的界面反应机理。(3)在密闭反应器中对光催化复合材料的产氢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ZCNCNFe-10在5 h的总产氢量为142.70μmol,产氢能力为578.91μmol/g/L,在实现目标污染物聚乙烯有效降解的同时具备一定的产氢能力,在污水处理与能源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通过铜绿微囊藻生物毒性实验验证降解后反应滤液毒性,利用飞行时间质谱(LCMS-IT-TOF)对ZCNCNFe-10/PMS体系去除微塑料的降解产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讨论,并根据费米能级、带隙和VB-XPS提出了光催化剂界面反应机理。我们的研究证明,通过简单的掺杂方法调节半导体光催化剂的费米能级,可以改变多相光催化剂的电荷转移机制,这对设计各种异质结光催化剂具有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之后,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部分,其中“生命观念”被称为四大要素之首,因此培养学生生命观念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很多教师都积极响应努力落实,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很多困难。生物科学史作为具有重大育人价值的教学资源,不仅包括科学家的探究历程,还蕴含所学知识的文化背景及科学精神,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从而逐步构建知识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重视度进一步提升。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包括塔式起重机在内的较多机械结构在作业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振动或者意外操作不当而出现损伤,对机械结构本身造成重要影响,严重时还将引起重大的安全事故。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焊接工艺不科学合理,使用的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或是机械结构被严重腐蚀等等。传统的结构损伤检测需要停机且所需时间长、设备多,所以当前必须加快
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持久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和藻华已成为受污染水体中常见污染源,其中,内分泌干扰物和藻类对水体的污染日益严重。光催化技术逐渐成为解决这一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利用碳量子点(CQDs)表面修饰和氧空位(OV)嵌入这两种手段对BiOBr半导体催化剂进行改性,构建了CQDs-Bi O1-xBr复合纳米光催化剂。以双酚A(BPA)和铜绿微囊藻作为目标污染物,并辅以过硫酸盐(PS)作为共
科学推理是一种高级的思考技能,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要素。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涉及大量的高阶思维活动,学生若要通过生物学提升科学思维,必须提升科学推理能力。首先,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及其他研究者的相关理论,界定科学推理能力。确定Lawson教授团队开发的LCTSR测试卷作为调查问卷,对高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高一年级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有待提高。(2)在六个维度的科学推理
教育为国家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基于我国的教育情况,在新课标教育改革的背景条件下,现阶段我国中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高中生物学科教育教学在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的同时,倡导科学探究,以学促思,以思维方式的锻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在科学思维中,逻辑思维因为符合概念形成的过程,不仅是科学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科学探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实践的教学之中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进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图像分类和目标检测技术为医疗、交通、智能工厂等领域的技术更新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磁瓦是直流电机当中一种重要的组成部件,当前在对磁瓦进行分拣封箱时基本依赖传统人工进行分类检测,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的消耗。在注意到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将深度学习引入到磁瓦正反面分类与检测当中
作为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思维的培育备受关注。而生物学重要概念本身就体现出一定的思维特点,是发展科学思维的良好载体。因此,本研究从重要概念建构的角度出发,探讨在具体教学中有效地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策略,为一线生物学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三种研究方法。首先,查阅相关文献,梳理“重要概念”及“科学思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深入理解二者的内涵及理
近年来由于我国会展产业不断推进,全国各地会展建筑的建设数量成连年增长的趋势,随之带来的还有巨大的建筑能耗。会展建筑主要是由标准展厅空间通过不同的组合构型连成的建筑群体形式。标准展厅作为会展建筑建设的主要空间,具有面阔宽、进深长、层高高的空间特征,一方面为保证高大空间环境中的舒适性,促使建筑能耗运行巨大;另一方面为追求空间通透的效果,外界面中窗户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多,在有效改善内部光环境的同时,也大大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地方性文化的重要承载和活化石,不仅凝聚着万千中华儿女的乡土情结,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而作为传统村落地域文明和文化象征的地方性知识,在历经千载的岁月沉淀后,仍然以鲜活的姿态存在于村落的发展中。然而,在全球化、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浪潮下,生活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等一系列巨变,导致传统文化的失语、传统技艺的失传、传统景观的破坏,使得地方性知识的
我国新修订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生物学概念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不能只局限于概念性知识本身的浅层学习,必须理解概念的逻辑形式、结构和过程。而将科学论证与概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分析科学现象、提出主张、评价资料以及为主张辩驳等过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层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因此,将论证模型应用于概念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