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相对而言,生存环境较为安定,这为边区成为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很多学者致力于对陕甘宁边区各项事业展开研究,但集中在宏观领域,如研究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对边区建设的贡献;而对微观领域的课题,如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是什么样的?它们是如何对边区建设做出贡献的?关于这些问题研究较少。因此,笔者在梳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前人的些许研究成果,对延安中央研究院的科研活动及它对边区建设的贡献做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社会科学研究在陕甘宁边区建设中的历史贡献——以延安中央研究院的科研活动为例”进行深入研究,其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分析了选题的缘由及意义,接着在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梳理了文献综述;之后对本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确定该课题的研究方法;最后介绍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延安中央研究院的发展历史。首先,分析了中央研究院的创建背景。该研究院是在抗日战争的硝烟、实际工作的需要以及党长远发展目标要求的情况下创办的。其次,探索了中央研究院的创建经过。该研究院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央研究院的初创阶段;第二阶段是中央研究院的发展阶段。第三部分,延安中央研究院的科研活动。中央研究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学术研究机构,下设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教育、历史、文艺、新闻、国际问题、俄语等九个研究室。这部分详细阐释了各个研究室开展的科研活动,并总结了各研究室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四部分,延安中央研究院科学研究对边区建设的贡献。这部分主要是从第三部分的科研活动出发,探讨这些研究机构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对陕甘宁边区建设的贡献:一是对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建设的贡献;二是对陕甘宁边区财税制度建设的贡献;三是对陕甘宁边区哲学研究的贡献;四是对陕甘宁边区教育发展的贡献;五是对陕甘宁边区史学发展的贡献;六是延安中央研究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