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视域下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he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学史研究自诞生之日起就处在中西交汇的语境中。近几十年来,除了对西方理论的引介、研究之外,欧美汉学界的中国文学研究也日益为国内学术界所重视。中国文学史研究因其在文学经典的建构、文化的传承以及民族精神的塑造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更值得我们加以系统研究。与国内研究相比,欧美汉学界自然会基于自身的立场,采用不同的视角、方法研究中国文学史。作为迄今西方出版的最新一部中国文学史,《剑桥中国文学史》对中国文学史做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叙述。本文即是以《剑桥中国文学史》为例,对欧美汉学界中国文学史研究展开系统研究,借此反观国内中国文学史研究之不足。本文共三章,加上绪论、结语,共五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首先以时间为序梳理欧美汉学界撰写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并概括出各阶段的特点。然后选取当今最具有代表性的三部从立足于西方语境、语言分析、文化的视角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三方面概括欧美汉学界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不同于国内研究的特点,以期加深对欧美汉学界中国文学史书写的认识。第二章对《剑桥中国文学史》展开系统研究。从西方后现代语境下的重写文学史及跨文化交流的双重语境下来考察《剑桥中国文学史》撰写的理论背景及文化语境。然后从“文学文化史”、“史中有史”两方面探究其文学史编撰理念,并在“文学文化史”这一理念下从文学史的分期、被经典化与去经典化、重构女性文学、物质文化及其影响、文学的接受史这五个最能体现本书特色的方面展开论述。最后从叙述体例、“文学史故事”的叙述原则两方面对之展开批评。第三章对国内及欧美汉学界中国文学史研究展开反思。首先反观国内中国文学史书写,并反思国内文学史书写之局限。然后对欧美汉学界中国文学史研究展开反思,指出其难以摆脱的“缺失性症候”。最后探讨对欧美汉学界中国文学史研究展开研究应有的方法,并探讨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学史研究应具备的融汇中西的学术视野,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文学史进行多元的阐释。结语部分指出虽然各自的文化语境及学术传统不同,但欧美汉学家同国内学者一样都是中国文学史的阐释者,在充分吸收各自研究特点、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学史做出多元的阐释,推动中国文学史研究向前发展。
其他文献
技术的发展、独特的媒介潜质和应用的普及,使互联网正全方位地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频频发生的网络事件,也以一种重要而独特的方式,推动互联网与网络社会本
绍兴古称会稽郡、越州,宋高宗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将其改名为绍兴府,在千百年风雨洗礼之中,这里曾涌现许许多多的诗人与名作,为城市的历史与人文增加了厚度
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格非以奇谲迷离的形式实验而为人熟知。他的小说以独特的结构迷宫与新异的时间叙事瓦解了因果律和目的论,表达了对生命存在的诗化思考。随着2004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引领诗坛的朦胧派诗人中,顾城的机智、灵动、纯净的诗风,格外引人注意,他以童真的孩子形象确立了自己诗歌和人格的独特性。顾城早期的诗歌往往充溢着童
文章研究α,ω-二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硅油)粘度、硅烷偶联剂类型及用量对电子灌封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乙烯基硅油粘度的增加,灌封胶的拉伸性能增加;乙烯基三乙
MR分子成像是在传统MR成像基础上引入相应的分子探针,从而将传统的非特异性物理成像转变为特异性分子成像,以同时获得被检对象的解剖及生物学信息。MR分子成像的出现为基础研究
安德烈·高兹以生态理性批判资本主义经济理性,认为资本主义当代生态危机的克服并非发明新的技术获得新的能源,而在于超越经济理性,恢复生活世界的基本权利。这也意味着对于
人工林生态系统约占全球森林总面积的7%(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2015),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及资源供给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人工林生
呼韩邪单于,名稽侯珊。竟宁元年(前33),呼韩邪单于娶汉宫女王嫱(昭君)为妻,使汉匈两族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随着“昭君出塞”故事的传咏,呼韩邪单于进入文学视野。但学界
迟子建是当代文坛上的一位有着独特创作风格的女作家,在其近30年的创作生涯中,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理想,将创作的目光深情地投射于她所热爱的这片黑土地,从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