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介环境在近年来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革新,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考验。本文立足于媒介融合这一大环境,研究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下生产路径的创新,从多重角度研究广播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所焕发出的独特魅力。根据媒介融合与广播传播特性的研究分析,论证广播在适应媒介融合中所需的转型方式,以及广播与新媒体结合的传播规律。本文以具体案例入手,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系列报道《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央广应对媒介融合态势这一成功实践,探寻传统媒体尤其是广播媒体在面对日益多变的市场需求时,如何调整自身策略,进行自身生产内容、生产方式和传播链条的调整。本文也尝试从央广的成功实践中总结出音频节目产品化的一般规律,以期促进音频产品市场向精品化和专业化转变。本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在开展核心案例研究之前,首先对当前媒介环境以及广播生存现状进行了文献归纳和梳理,明确本文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为案例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主要内容是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广播传播特性的再认识,对我国音频市场现状的分析研究,从生产模式对音频产品进行分类,明确系列报道《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作为新闻类音频产品的定位。第二部分包括本文的第二、三章,也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对系列报道《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以下简称《印记》)展开案例分析。第二章主要阐述的是《印记》的内容生产方式,通过对节目音频和文本展开样本分析,对节目生产过程进行深度访谈,从《印记》的立意策划、采编以及制作三个主要方面,研究得出该系列报道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立意,更通过专业化的采编和录制过程,突出声音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媒体融合背景下只有专业机构能够生产出的高品质新闻类音频产品。第三章从《印记》的媒体传播链条入手,分析了《印记》除了在广播频率进行传播,还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多路推送,探讨了央广从互联网思维改造到两位一端推送以及周边产品生产上的多种尝试,总结出《印记》在新媒体传播中获得成功的主要路径。第四部分为本文的第四章,从SWOT视角对《印记》展开分析,并由此次广播媒体的音频产品成功转型,归纳出可供当下音频市场良性、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路径与传播模式。提出对于传统广播媒体来说,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自身的生产模式,才能把握住发展机遇,适应不断发展的媒介环境,在音频市场上现实转型和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