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通常所说的肺栓塞即PTE。研究表明,在PTE发生的众多危险因素中,年龄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中青年PTE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成为中青年人的一个重要死亡原因。目前对中青年人与老年人PTE临床特征有何异同尚无充分的认识。因此,分析中青年与老年PTE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中青年PTE患者的识别,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目的比较中青年人与老年人PTE临床特征的异同,以提高临床医师对PTE的认识,并为不同年龄PTE人群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明确诊断PTE的178例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划分标准分为中青年组(18岁≤年龄<60岁,97例)和老年组(≥60岁,81例),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继发性危险因素史(包括DVT、基础肺疾病、静脉炎/静脉曲张、恶性肿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出血、脑梗塞、风湿免疫疾病、骨折/术后、近期制动史等)、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咳嗽、咯血、心悸、惊恐濒死感、三联征等)、体征(包括发热、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发绀、颈静脉充盈、三尖瓣杂音、P2亢进、肺部啰音、下肢肿痛等)、PTE的临床分型及规范治疗两周后的病情转归。资料登记完整后整理数据,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线资料178例患者中男96例,女82例,男女比例1.17:1。中青年组97例,占54.5%,其中男57例,女40例,年龄19-59岁,平均(44.75±9.39)岁;老年组81例,占45.5%,其中男39例,女42例,年龄60-85岁,平均(68.40±5.8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危险因素分析中青年组合并基础肺疾病、冠心病、脑梗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组(χ2=4.75-5.56,P<0.05),合并风湿免疫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其余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临床症状、体征分析PTE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159例,89.3%)和咳嗽(94例,52.8%),常见体征为呼吸急促(90例,50.6%),其次是P2亢进(65例,36.2%)和发绀(59例,33.1%)。中青年组胸痛、咯血、晕厥的发生率较老年组高(χ2=4.69-7.02,P<0.05);老年组肺部啰音的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χ2=5.89,P<0.05)。4.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转归分析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患者的好转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42,P>0.05),而中青年组大面积/次大面积PTE的发生率低于老年组(χ2=4.29,P<0.05)。5.合并DVT的分析178例PTE患者中有140例存在DVT,检出率为78.7%,其中中青年组74例,占76.3%,老年组66例,占8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P>0.05)。178例患者中髂静脉、股总静脉DVT的发生率左下肢高于右下肢(χ2=4.94-5.29,P<0.05)。中青年组患者DVT累及髂静脉的发生率高于老年组(χ2=8.48,P<0.05),其余各支静脉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除骨折/手术,静脉炎/静脉曲张等PTE常见危险因素外,中青年PTE患者的危险因素多为合并风湿免疫疾病、经济舱综合症、口服避孕药等,老年PTE多为合并基础肺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2.老年PTE患者较中青年患者易出现大面积、次大面积PTE。3.PTE患者的DVT发生率较高,左下肢的发生率高于右下肢,且易累髂、股浅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