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语言较少受到口译学习者和教学者的关注,但是它却对口译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交替传译的场合,译员直接面对讲者和听众,这就需要译员调动自己的副语言能力。副语言可以提高译员表述能力,使其翻译产出更具表现力并增强译员和听众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良好的副语言能力必须建立在扎实的语言基础之上。因此提高副语言能力还可以激励译员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增强口译综合能力。目前大多数口译研究、口译学习和口译教学关注的都是译员产出话语中的语言部分,忽略了副语言部分。本文结合口译质量评估理论,从副语言的角度观察总结笔者的一次口译实践表现。材料来源为笔者在2018年5月份参加的“东盟-中日韩’了解中国’培训项目“口译实践。笔者挑选了节律特征和语音分隔符号两个方面来具体阐述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副语言发挥的积极和消极作用,讨论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提高副语言能力的具体方法、探索译员在翻译过程中的理想状态,进而对口译学习和口译培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其中节律特征包括口译节奏、口音和语调;语音分隔符号部分着重分析搪塞语。笔者认为造成副语言问题的原因有:缺乏背景知识、语言能力欠缺(包括选词和句子重组的能力)、译员的心理因素、译员个人的口头表达习惯、信息加工负担过重和演讲人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有:加强语言基本功、丰富百科知识、做好充分的译前准备、强化个人心理素质、提高笔记能力、培养自我监督的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