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化程度高速发展的时代,世界俨然已经进入到一个信息的经济时代。如今,除材料、能源等基本物质资源,信息已成为又一大重要资源。从一定程度上说,信息化程度和信息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杆。信息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也渐渐成为国内外研发的重点。当前,我国江汉平原地区农村合作社信息化程度较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健康发展。如何指导当地的合作社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以及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促进社员增收,繁荣当地经济,成为本文的价值所在。本文从世界背景、国家背景以及江汉平原地区农村合作社现状三个方面出发,系统分析我国农村合作社的应用系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队伍素质建设的三个方面的需求,最后进行总结。在应用系统结构方面,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合作社管理信息系统。此系统包含合作社个性特点并能实现有效的组织管理和精确、便利、快捷的系统,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良好前景,管理好合作社在信息、生产、加工、供销、运输等各个环节,使信息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生产监控、市场管理融为一体,使得不同合作社之间能实现无障碍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其次需要建立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共享的理念,实现集技术指导、培训、农产品信息交流以及电子商务的“农业一体化服务”,提高合作社的经营效益。在基础设施方面,主要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接入点的布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合作社信息化的网络基本设施建设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社员信息获取渠道以及计算机掌握程度还有待提高;合作社获取种植和销售信息的途径以网络为主,但利用不充分;合作社互联网接入率高,但社员(农户)住宅和劳作地区互联网接入率低;政府重视度和资金投入不足。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笔者又将合作社信息接入点的布设分为针对合作社办公区域内及针对社员农作场地两部分,进行具体分析。在信息化队伍素质建设方面,又分为信息意识、技术专家人员和培训内容和方式三大点。大多数社长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高,而社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不足;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的信息化意识思路不清晰。信息人员的培新内容上主要以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以及涉农系统等常用系统的使用和操作;社员的培新内容主要以提高信息化意识和手机、电脑等应用终端的操作;社长的培训内容主要以提升综合管理能力为主。在培训方式上,主要可以实现依托农业大专学校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依托地理及交通优势定期举行培训和交流活动和完善合作社辅导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