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英雄精神现状与培育对策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lia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历史虚无主义者借以学术之名解构英雄、扭曲历史,企图瓦解国家记忆、颠覆民族共识。英雄是民族的脊梁,如果一个民族的英雄被污名化,英雄精神的价值被否定,这会让英雄精神这一人类创造出的宝贵财富蒙上厚重的灰尘。培育大学生英雄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自古英雄出少年,大学生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具有英雄精神应当是当代青年的特质,更是青年的追求。英雄精神能够在社会思潮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为当代大学生思想上提供正确精神的指导,激发个人创造活力和创新潜能,为国家发展提供动力。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以英雄精神相关研究成果作为研究基石,对英雄精神的概念进行阐述,对相似概念进行区分界定并引出培育大学生英雄精神的价值向度,再以相关理论依据作为论文构架的基础。通过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式,从认知、情感、认同和践行四个维度来了解大学生英雄精神的现状。认知维度上,大学生对于英雄精神内涵有着较为全面的认知,但是对于英雄精神意义的认知上却存在较片面的观点。调查还发现,对侮辱英雄言论的认识深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英雄精神的意义认知。情感维度上,绝大多数同学在情感上并不抗拒学习英雄精神相关知识,但多为被动学习。同时,存在有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会经历消极的情感体验,需要更加多元的英雄人物类型激发他们学习英雄精神的情感动力。认同维度上,大学生对英雄人物形象真实性的认可程度直接影响到对英雄精神的内在认同,结果显示,部分大学生对主流宣传的英雄人物及其精神认同感较弱,英雄精神的宣传效果还有待加强。践行维度上,大学生具有践行英雄精神的意识,但缺乏牺牲自我利益的决心。个人英雄精神践行意愿与个人在实际生活中英雄活动行为的难度、次数成正比。此外,样本的年级、性别特征对样本英雄精神现状所造成的差异性不大,但样本在英雄精神情感方面受到专业的影响呈现出不同倾向。
  大学生英雄精神问题及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教育环境辐射略微不足,模糊了大学生对英雄精神的客观认知;英雄类型覆盖较不全面,削弱了大学生对英雄精神的同理共情;宣传方式效力稍显不够,弱化了大学生对英雄精神的内在认同;后续机制动力尚不充足,阻碍了大学生对英雄精神的实际践行。最后,本研究根据大学生英雄精神现状调查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从教育环境、英雄类型、宣传方式、后续机制四个方面当代大学生精神培育提出了具体对策。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期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为全面履行新时代党的使命和任务,团结带领民众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证和纪律保障。  新时代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在理论上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政治纪律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根本理论来源,以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关于政治纪律建设的重要思想为直接理论来源。在实践上,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学位
从二十世纪的新中国到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对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运动的认识同妇女命运紧密相连,中国妇女作为社会革命与建设的重要力量与中国的前途命运辅牙相倚。推敲习近平对毛泽东妇女观的继承与发展,实际上就是探索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妇女思想体系的延续与演变,不拘泥于理论一隅,更加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高度的传承与创新。本研究正是基于毛泽东与习近平所处的特殊且重要的历史结点、世界妇女运动运动
学位
期刊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国境内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及对中华民族共同利益、共同命运的感悟。民族意识是对民族存在的反映,又反过来作用、影响于民族实体及其发展。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形成、凝聚过程中所产生的“和”“合”文化和大一统政治思想,近代随着民族意识觉醒先进的中国人对中华民族的理论建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族团结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长期致力于增强中华民族意识的理论建树,构成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学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完成新时代育人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阐明了思政课教师的重要地位,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个要”和八个“相统一”的新要求。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对于建设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发挥高校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和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和访谈教师展开新时代高校思政
学位
中国近现代史上出现了两次留苏热潮,一次发生在20世纪的20年代,一次发生在20世纪的50年代。相较于50年代的“知识型”留学,20年代的“政治型”留学在中国近现代留学史上更具特色。这一阶段留学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影响更为深远。有学者在著作中指出“在共产党创立和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留学生的作用非同小可。其中留苏生最为突出。”20世纪20年代的留苏运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20-1924;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