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面制食品的不同,原料小麦一般分为三类:即硬质小麦(蛋白质含量较高,多用于面包);软质小麦(蛋白质含量较低,适用于饼干与糕点);蛋白质含量介于二者之间的是中间质小麦(适用于中国传统食品:馒头和面条)。面条、馒头是我国传统的面制食品,尤其在北方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麦收获季节,产麦区时常遇到连阴降雨,穗上发芽现象严重,从而使小麦α-淀粉酶活性明显增加,降低了小麦粉的糊化粘度,严重影响了小麦的食用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满足人们对小麦及其制品的品质要求,改善中间质小麦的糊化参数,提高小麦的食用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湿热处理过程中不同处理条件对“京9549”(中间质小麦)面粉糊化参数、α-淀粉酶活性和淀粉颗粒结构的影响,为改善中间质小麦的食用品质和面粉的加工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京9549”(中间质小麦)经湿热处理后:起始糊化温度随湿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湿热处理时间的增加、水分的增加而升高;湿热处理时间由1h到3h时,峰值粘度值随湿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从4h到6h时,峰值粘度值随湿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下降;水分由33%到39%时,峰值粘度值随水分的增加而降低;湿热处理温度由50℃到65℃时,峰值粘度值随湿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湿热处理温度升高到70℃,峰值粘度值降低;水分为39%、湿热处理温度为60℃、湿热处理时间为3h时,峰值粘度值达到最高值。2.“京9549”(中间质小麦)经湿热处理后:湿热处理时间由1h到6h时,降落数值随湿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湿热处理温度由50℃到60℃时,降落数值随湿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湿热处理温度由60℃上升到70℃时,降落数值降低;水分的变化对降落数值的影响较小。3.经湿热处理后的试样直链淀粉含量都在19.6%~25.9%范围内,基本能满足面制品的食用品质,当水分为39%、湿热处理温度为60℃、湿热处理时间为1h时直链淀粉含量达到最大值。4.湿热处理前后小麦淀粉的颗粒形貌基本未发生变化。随着湿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湿热处理时间的增加,淀粉的结晶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表现为特征峰的部分融合。处理前后的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处理后的小麦淀粉基本保持了原有的A型结晶结构。与原淀粉相比,湿热处理后小麦淀粉的结晶结构变化幅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