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低能量损伤后造成的一种骨折,随着老龄化发展,人均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股骨转子间骨折因其致死率高,首选手术治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是指优化围术期措施,以缓解机体应激反应,减少相关并发症,促进脏器功能的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从而使患者机体尽快恢复到术前状态。运用ERAS理论,指导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的各种措施,对于患者的快速康复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目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2]在1997年由丹麦的外科医生Kehlet提出,距离今日已21年,该理念在在创伤骨科中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优化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各种措施,通过对比传统治疗模式,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创伤骨科一区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制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根据治疗模式分为快速康复外科组(以下称ERAS组)和传统模式常规组(以下称常规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常规组按照传统治疗方案处理,ERAS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快速康复外科(ERAS)围术期的一系列相关措施。记录ERAS组和常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ERAS组手术时间[(52.29±5.31)min]低于常规组手术时间[(55.23±5.58)min];ERAS组术中出血量[(170.19±11.50)m1]低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176.60±14.52)];ERAS组术后引流量[(92.58±10.49)ml]低于常规组术后引流量[(98.47±11.68)ml];ERAS组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24.90±2.80)h]低于常规组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26.32±2.60)h];ERAS组输血量[(1.70±0.84)U]低于常规组输血量[(2.21±0.91)U];ERAS组术后住院时间[(7.82±1.74)d]少于常规组术后住院天数[(9.13±2.07)d](P<0.05或0.01)。ERAS组术后1周、2周、4周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49.36±3.87)分]、[(59.73±3.78)分]、[(68.95±4.03)分]优于常规组[(47.41±4.65)分]、[(57.19±4.27)分]、[(65.78±4.05)分](P<0.05或0.01)。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模式,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减少术后引流量,较早拔除引流管,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加速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