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探讨早产儿与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的差异,为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52例细菌性脑膜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儿临床转归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依据患儿出生胎龄分为足月儿组与早产儿组,分别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足月儿组与早产儿组患儿的一般特征、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的差异。结果1.预后不良组患儿极低出生体重比例、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儿首发症状(发热、精神反应差、黄疸、呼吸暂停/窘迫、喂养困难/呕吐、易激惹、惊厥)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预后不良组患儿脑脊液WBC计数、蛋白含量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脑脊液葡萄糖含量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外周血WBC<5×109/L 或>20×109/L、CRP>50 mg/L、脑脊液 WBC>500×106/L、葡萄糖含量<1 mmol/L、蛋白含量>2 g/L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4.本研究中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0例)、肺炎克雷伯菌(9例)、葡萄球菌(6例)、链球菌(5例)、李斯特菌(3例)、屎肠球菌(2例)、臭鼻克雷伯菌(1例)、长期肠杆菌(1例)。预后不良组患儿血培养和/或脑脊液培养阳性率、革兰阳性菌培养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链球菌属及无乳链球菌的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余细菌培养阳性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脊液葡萄糖含量<1 m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2 g/L是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6.与足月儿组相比,早产儿组发热(33.3%vs 71.6%)发生率低,精神反应差(27.8%vs 8.6%)、呼吸暂停/窘迫(25%vs 0.9%)发生率高(P<0.05)。7.早产儿组患儿脑脊液葡萄糖含量明显低于足月儿组,脑脊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足月儿组(P<0.05)。结论1.脑脊液葡萄糖含量<1 m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2 g/L是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2.我院近5年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病原菌的前三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3.早产儿与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在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方面存在差异,早产儿的临床表现更隐匿、脑脊液葡萄糖水平更低、脑脊液蛋白水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