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水源水污染状况的加剧及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全面实施,大量以传统常规工艺为主体的既有水厂,特别是以水库水和湖泊水等低浊度水为水源的水厂都面临着挑战。很多水厂为了保证出厂水水质,通过投加大量絮凝剂、增加沉淀池排泥次数和滤池反冲洗次数等措施来实现水质达标,这不仅增加了运行成本,也造成了大量水资源浪费。为了更好地了解新标准实施后目前国内水厂的运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发函调研和实地调研两种形式,收集了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五个区域内53个具有代表性的水厂的基础数据,包括水厂规模、水源类型、处理工艺等总体情况,絮凝剂投加种类、方式及投加量,自用水消耗情况以及生产废水的处理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发现目前城市给水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生产废水处理产量大而且处理不完善,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浪费;此外很多湖泊、水库为水源的水厂面临着低浊度水难处理的问题,急需提标改造。本研究针对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水厂内部基础设施条件,提出了更为合理、经济的方案:即生产废水回流工艺,将生产废水按一定比例回流到絮凝池前端,与原水充分混合后进行统一处理。该方案将低浊度水的处理与生产废水回用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大量回用生产废水,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强化混凝,改善低浊水的处理。由于广泛调研中所收集到的数据过于笼统,不能够满足深入分析的需要。因此后期选择了东北地区ZY水厂作为典型水厂,对其运行状况、各项指标的去除情况及生产废水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研评价。在水质方面存在冬季低温低浊,夏季高浊高藻等问题,水厂目前常规工艺出水已不能满足新的水质标准,因此急需增加深度处理工艺;在生产废水方面,所占比例较高,最高可达9.4%。通过研究ZY水厂生产废水的水量、水质特征,并利用混凝搅拌实验验证了生产废水回用工艺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不回流时相比,沉淀池排泥水的回用效果明显优于滤池反冲洗水,回用后可以强化混凝,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根据本研究结果,目前我国水厂存在着巨大的节水潜力,可以考虑通过生产废水的合理回用实现在不影响出水水质的前提下降低耗水率,增加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低浊度水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