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江苏卫视播出的电视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以黑马姿态迅速占据全国综艺节目收视冠军。同一时期,还有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东方卫视《百里挑一》等十余档电视相亲节目。这一拨电视相亲节目,无论是节目形式还是节目内容上,它们都有别于以往的同类节目,瞬时间引发了收视热潮,掀起了新一轮的电视婚恋交友浪潮。众所周知,电视节目虽然具有文化属性,但是也是商品的一种,自然也具有商品属性,那么就会像商品一样,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在我国,山西卫视的《电视红娘》可谓是电视相亲节目的鼻祖,同一时期的还有北京卫视《今晚我们相识》。可是这些出现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电视相亲节目为什么会消亡,新一轮的电视相亲节目为什么又会崛起,并迅速抢占收视冠军,这其中除了电视相亲节目自身的创新与变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吗?那我现今生活在什么样的文化环境中?对于电视相亲节目我们又有哪些反思?这些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首先,本文以时间为分界点,详述了我国电视相亲节目的试水、探索、繁荣三个时期,在每一个时期选择出一个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相亲节目进行分析,就节目的宗旨、功能、形式等来看电视相亲节目在这三个时期的变化,最后总结概括出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逻辑,即节目的功能由服务性走向了娱乐化,节目的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主持人也逐渐变为节目的掌控者,其角色发生了明显变化,最后节目的参与嘉宾思想也由早期的保守走向开放。本文对时下当红的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进行了深度分析。首先,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的火爆与高收视率,是有其内因的,即节目独特并且成熟的文化工业生产流程,它们环环相扣,节目也充分利用了电视媒体的优势,提升了节目的可视性、趣味性等,从而牢牢抓住了电视观众。在成熟的文化工业生产流程一节中,笔者将其划分为节目前期嘉宾的甄选与搭配,中期即节目录制现场中主持人、情感专家的表现,节目悬念的设置,后期则是《非诚勿扰》的营销渠道、收视率及广告。当然《非诚勿扰》成功还有其外部原因,即大众文化的兴起,社会对“剩男剩女”的关注,都为以建立公开讨论婚恋情感平台为节目宗旨的《非诚勿扰》提供了外部环境支撑。同时,节目中对“房子”、“车子”、“婆媳关系”、“富二代”等敏感话题都有涉及,也让其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再次,节目中体现出的娱乐性,正是抓住了时下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当然,在大众文化土壤中生长的电视相亲节目还是存在不少争议,目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等第三拨电视相亲节目从播出开始就非议不断,高收视率的同时总是伴随着争议声。国家广电总局,也对电视相亲节目中不真实,媚俗,价值导向异化等问题进行了批评,并要求整改。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也从大众文化角度进行了理性的批评,即现象是“一场全民狂欢”、实质是“一种虚假的需要”、结果“我们会娱乐至死吗?”,笔者从这三个角度层层递进,深入剖析。但是,我们应该带着宽容的心去理解时下的电视相亲节目与时下我们生活的大众文化环境,在这里,大众主动参与节目,中国电视逐渐实现平民化。再者,电视相亲节目作为大众文化在电视上一种呈现,只是社会万象的一种表现。对于婚恋幸福追求,更多的努力在于我们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