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生态系统功能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其变化非常直观地反映了气候和环境条件受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程度。研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指数的年际变化规律在环境质量评价、陆地碳汇估算以及生态过程调节中具有重要意义。干旱作为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不仅对人类的生活生产造成影响和带来经济损失,对动物、植物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干旱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的变化会直接导致整个区域生态生产力的变化,干旱还会通过其他形式干扰光合作用发生的过程,从而间接的影响植被生产力。因此,分析干旱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作用和影响,有利于碳循环的研究,有利于对未来气候的变化作出预测,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根据西南地区124个气象台站1960-2009年共50年的平均气温及降水数据资料,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西南地区干旱分布情况。由于降水量的分布一般为偏态分布而非正态分布,故在结合降水量进行干旱灾害监测评估中,采用偏态分布概率,即分布来描述降水量的变化。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就是在计算出某时段内降水量的分布概率后,再进行正态标准化处理,最终用标准化降水累积频率分布来划分干旱等级。因此,本研究中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来研究季节以及年际干旱分布特征,具有合理性。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结合Matlab软件,编写程序计算西南地区空间分辨率为0.1°*0.1°,共12444个格点的标准化降水指数,并根据国家气象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将西南地区干旱情况空间分布进行分级,研究50年来西南地区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CEVSA(Carbon Exchange between Vegetation,Soil andAtmosphere)模型属于生物地球化学模型,该模型模拟植被、土壤、大气三者之间能量交换以及水碳氮耦合循环的生理生态过程。CEVSA模型在全球范围内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估算已得到验证,模型中应用生物生态学原理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进行估算,并且其计算方程中涉及到的参数均由大量的实验以及野外测试观察数据推倒得出。利用CEVSA模型模拟得到的全球近1600个0.5°经纬度网格NPP估计值与测定值比较表明:两者之间不仅有很强的相关性,绝对值也非常接近。CEVSA模型已经在全球和区域水平上应用于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年际变化的响应。因此,本文采用CEVSA模型估算西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并研究干旱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导致干旱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冬季干旱较为严重,夏季降水较多,气候较为湿润;(2)、西南地区年平均NPP以及季节平均NPP空间分布不均衡,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年际NPP平均值为200gC·m-2·a-11000gC·m-2·a-1,季节平均NPP分别为:春季30gC·m-2·a-1280gC·m-2·a-1、夏季75gC·m-2·a-1500gC·m-2·a-1、秋季30gC·m-2·a-1250gC·m-2·a-1、冬季70gC·m-2·a-1100gC·m-2·a-1;(3)冬季干旱对西南地区NPP影响较大,两者呈明显正相关,即干旱等级越强、降水越稀少,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