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厚英是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比较有影响的作家。这不仅因为其个人生活经历的传奇色彩,更主要的是因为其文革结束之后独具色彩的创作。作为一个学者型作家,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自觉的理性思索使得她的创作更具思想的深度。本文选取其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为研究对象,以知识分子的身份意识为切入的角度,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和作家个人的人生经历,分析戴厚英的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由于一直以来,学界对于知识分子缺乏一个统一的界定。在引言中,我首先界定了知识分子的定义,并决定以广义上的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以狭义上的知识分子为评价的标准,分析戴厚英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我认为这是认识戴厚英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有效途径。其次,我着重介绍了戴厚英的创作情况和当前的学术研究现状。论文第一部分个体创痛和身份迷失。通过对于其作品《诗人之死》的分析,结合作家个人的知识背景和心理结构剖析,我发现此时戴厚英多的是个人情感的宣泄,而缺乏知识分子自我的反省意识和独立人格体系。其对党的无限忠诚并不具备知识分子超越性价值追求的高度。个体的创痛在自我身份迷失的关照下注定找不到救赎的出路。论文第二部分理性思索和身份认同。通过分析其代表作《人啊,人!》和当时文学界创作的主要状况,我发现其大胆的理性思索和现实建构,使其具有了挣脱主流权威意识形态规约的可能,显示了知识分子作为“社会良心”和“人类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正等)的维护者”的气度和勇气,这与人道主义思想是相通的。论文第三部分人事纠葛和身份惶惑。通过对于《空中的足音》创作背景和创作内容的分析,我发现刚刚告别文革的戴厚英,其内心澎湃的激情与理性在还没有内化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的时候,又遭遇人事纠葛的羁绊,而这种羁绊又常常是以“组织”权力的名义,这使得她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追求显得落寞而又凄凉。其刚刚意识到的身份认同也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惶惑感。论文第四部分市场冲击和身份边缘。主要通过结合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市场经济冲击的社会状况,分析戴厚英的《悬空的十字路口》和《脑裂》。我发现此时戴厚英开始逐渐自觉地走向边缘,这其中充满着思想的震动和不安,同时,也使其理性思索精神的坚守得到了考验。通过对于戴厚英不同创作时期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分析,我们发现知识分子的身份意识常常是不明确的。他们有着一定的自我意识、独立人格和超越性的价值追求,但是在不同的历史境遇、社会环境、文化情境中却常常是有所变化的。即便像戴厚英这样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的知识分子,我们也常常会感到她的惶惑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