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采用深圳仙湖植物园中的仙湖苏铁(Cycas fairylakea)的珊瑚状根样品,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珊瑚状根中的共生蓝藻属于念珠藻(Nostoc sp.)。对野外采集的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深圳仙湖植物园中的仙湖苏铁(Cycas fairylakea)的珊瑚状根样品,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珊瑚状根中的共生蓝藻属于念珠藻(Nostoc sp.)。对野外采集的仙湖苏铁珊瑚根横切面绿色圈的分离物进行培养,并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手段,采用Illumina MiSeq/HiSeq测序,比较缺氮培养和有氮培养条件下培养液中的共生微生物类群。结果显示,缺氮培养基BG-110和有氮培养基BG-11里具有相似的优势细菌菌群,但也存在有显著性差异的菌群。在缺氮培养基中含有大量的根瘤菌和慢生根瘤菌,提示除蓝藻外,其他固氮细菌也存在于苏铁珊瑚根中。对珊瑚根内细菌种群的组成和动态分析有助于了解苏铁和蓝藻共生关系的建立机制。本实验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分析、检测仙湖苏铁珊瑚根共生蓝藻产BMAA、DAB(BMAA结构类似物)的状况,可以看到标准品以及加标样品中BMAA、DAB的保留时间比较稳定,且BMAA稍早,DAB稍晚。BMAA和DAB具有相似的产物离子质谱图,主要的差异在于BMAA有m/z 118.8碎片离子,而DAB没有。在m/z 90到m/z 125之间,BMAA含有较多的碎片离子,而DAB比较少。根据样品中BMAA和DAB的产物离子质谱图的特征判断,缺氮培养的蓝藻藻液中含有游离态和蛋白结合态BMAA,有氮培养的蓝藻藻液中则含有游离态BMAA和蛋白结合态DAB。本研究对仙湖苏铁珊瑚根共生蓝藻进行分离、鉴定与培养,首次运用宏基因组手段对珊瑚根蓝藻圈内细菌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初步证实从蓝藻细胞中提取的氨基酸中含有BMAA或DAB,鉴于BMAA和DAB都对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而念珠藻除与苏铁共生外,还普遍存在淡水水体中,不能排除其在水体中产生毒素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建立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和环境安全阈值,深入研究有关BMAA和DAB的慢性毒性作用、产毒机制和环境行为,保障人类健康。
其他文献
渤海海冰漂移研究对经济发展、海冰灾害监测以及全球变化等方面至关重要,极轨卫星的时间分辨率低,在监测渤海海冰漂移的时效性方面存在不足。高分四号是中国第一颗静止轨道光学遥感卫星,其成像时间间隔短(20秒)和分辨率高(50米)的独特优势,为动态变化较快的海冰漂移监测提供了较好的数据支撑。本文基于“高分四号”光学遥感卫星影像开展了渤海海冰漂移监测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进行了提高海冰/海水对比度的最优G
卡车轮毂单元是一种卡车轮毂轴承,自上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凭借其一体化,安装方便,免维护等优点,逐渐被欧美各大卡车厂商接受,至今已有三四十年的应用历史,其先进性已得到了
内切木聚糖酶(β-1,4-内切木聚糖酶,Endoxylanase/Endo-β-xylanase,EC3.2.1.8)是木聚糖降解酶系中最关键、最重要的酶,它可将木聚糖分子从内部即β-1,4-糖苷键处将其切断。
钙钛矿锰氧化物是典型的强关联体,具有庞磁电阻,金属—绝缘转变等奇特的物理现象。与n型半导体构成的p-n异质结,不仅具有传统半导体的整流特性,还展现出了受温度,外加磁场调
木聚糖酶在造纸、饲料、能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本实验室从黑曲霉中筛选到GH11家族β-1,4-内切木聚糖酶XynШ(X),其稳定性较低,难以应用于工业生产。实验室将海栖热袍菌GH10
内膜系统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一个典型特征。内膜系统由许多细胞器组成,每一种细胞器都有各自独特的组分和功能。为了维持细胞器在功能和形态上的动态平衡,细胞器之间
冷冻、重金属、干旱等非生物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作物减产,甚至死亡。许多植物都会在胁迫条件下表达并积累LEA蛋白(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
混沌是一种确定性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混沌系统具有良好的随机性,初值敏感性,轨道不可预测性等特性。而这些特点恰好和密码学要求的“混淆”和“扩散”相吻合。混沌映射广泛
蛋白质是一种构成细胞的重要有机大分子,它参与着机体内所有的重要物质的组成。而蛋白质的生物功能经常是以成对的形式进行作用的,所以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已经成为生物信
目的:1.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痰湿证患者血清Th17、Treg细胞因子—IL-17、IL-10的表达情况,从免疫炎症角度探讨PCOS痰湿证的发病机理,为中医辨证论治PCOS提供微观依据。2.观察燥湿化痰方药启宫丸方治疗PCOS痰湿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IL-17、IL-10表达的影响,探究中药的作用机理,为中医药治疗PCOS痰湿证提供新的理论和临床支撑。方法:选择PCOS痰湿证患者40例(随